西湖引水天目山神话中的民间故事
在那个古老的时代,杭州的居民们依赖于井水来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这些井水则源自西湖。据说,在唐朝时期,当地官员李泌便在民众聚集的地方开凿了六口井,并在西湖东岸修建了一系列低于湖面水平的小门,以便通过埋藏的地窖管道将湖水引入这些井中供人饮用。
然而,到了南宋淳祜七年(1247年),一场严重的干旯袭击了杭州,使得西湖干涸,一时间城中的水井也枯竭了。赵知州和他的同僚们紧急召开会议,决定从钱塘县尉司北侧的一个地点开始挖掘一个引水渠道,将天目山下的余杭塘河的清澈溪流导向八字桥、溜水桥斗门等地,最终汇入西湖以缓解此次灾情。
由于当时钱塘县尉司周围的地势远低于西湖,这条引水渠道必须沿着坡度逐渐升高,以确保溪流能够顺畅进入高处。当时人们利用“车”运送土石筑坝,每个坝都要把土石堆积起来,然后再将浊流注入到西湖里。这项工程不仅成功地解决了城市内外的饮用水问题,也展现出当时人的智慧和勇气。遗憾的是,由于史料记载简略,我们至今仍无法确定那时候使用来运送泥土和碎石建造堤坝用的工具究竟是什么样子,是那些著名的大型龙骨木制成的手推车还是其他什么奇特工具呢?这就成了一个谜题,让后人充满好奇心去探寻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