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缓称王之策犹如棋局中的高明着法将敌对势力一网打尽稳固江山
这个战略思想在当时是富有远见的,它尤其是在朱元璋采纳后,对他的势力的生存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在那段混乱而充满变数的年代里,韩林儿、刘福通领导的红巾军实力强大,他们在朱元璋北边,而朱元璋只是小明王,没有独树一帜,这样做避免了树大招风,四面受敌。
由于有北方红巾军对元军进行阻挡,朱元璋才有时间和力量对付东、西两面的张士诚和陈友谅。蒙古人从马背上得天下,也企图在马背上治天下。但忽必烈晚年逐渐疏远汉人儒士和官僚,他的后继者变本加厉,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等人:蒙古人、高级色目人(包括西夏、回回等)、中级色目人(即一般汉族),以及低级色目人的南人。这导致汉人们饱受剥削和压迫,最终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
正当各路起义领袖纷纷称王称霸时,朱元璋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采用“缓称王”的策略,使北方红巾军成为自己的屏障;然后采取“先西后东”的策略先后歼灭陈友琼和张士诚。最终,他挥师北伐中原,与鞑虏抗争到底,最终成功驱除鞑虏,从此建立了新的统治秩序。在评价历史上的伟将领时,有专家认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是朱元璋耳。”
这场农民起义成为了一个深刻的启示录,不仅揭示了长久以来汉族与其他民族之间存在的问题,更指出了社会矛盾激化可能引发的大动荡。而通过这一系列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出,在权力的斗争中,一些政治家的智慧往往决定着国家命运的一举半动。而对于那些企图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来说,无论他们多么强大,都无法逃脱历史审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