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缓称王之策犹如棋局中的高明着法世人皆称其为历史上的智慧之举
朱元璋之“缓称王”计,犹如棋局中高明着法,世人皆赞其为智慧之举。自古以来,蒙古人以马上得天下,又欲在马上治天下。元朝建立后,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将国人分为四等,以蒙古、色目为尊,而汉、南则受剥削与压迫。
至元末年,由于汉、南的奋起反抗,大起义波及全国。在首领纷争称王时,朱元璋保持清醒头脑,他采纳了“缓称王”的策略,使北方红巾军成为屏障;接着采用“先西后东”的战略,一次性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最后,他挥师北伐中原,驱逐鞑虏。
评价朱元璋治军严整,用兵如神,有论者认为:“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是朱元璋耳。”农民起义成败启示录:汉、南饱受压迫而奋起反抗,是一段历史上的重要篇章。此外,从汉朝开始,“居马上得之但不可以‘马上治之’”,历代君主遵循此道,以图长治久安。而到了蒙古统治者,他们却企图在马背上不仅得天下,还要在那儿治理天下,但结果往往以失败告终。
忽必烈晚年渐疏远曾帮助他建立大帝国的儒士和官僚,其继承者的行为更是加剧了种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把全民划分为四等,其中蒙古最高位,而汉人最低。这导致地位低下的汉人和南人的生活更加艰难,加重税收、滥发纸币以及官吏的腐败,让百姓更加失望,最终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这些小规模农民起义遍布全国,大多由漢人與南人的農民領導,这些领导人物多半是被逼无奈的普通农夫,他们揭竿而起,不愿再继续这种痛苦的生活。面对这些人民的大规模反抗,只有武力镇压作为解决问题的手段。但这并没有解决问题,只是在短暂平息了一阵暴风雨。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缓称王”成了一个关键战略,为朱元璋势力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他能够避免像韩林儿那样直接对敌,对自己的力量进行有效利用,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