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49年后中国的野史大全中反复叙述着古代男女间的隔阂明代那些烈女死后连尸体也不允许被人触碰的悲壮
然而,这种严格的男女授受不亲,在古希腊神话中却并非如此。在那里,男人和女人是同一圆球的一半,而教义中的夏娃就是用亚当肋骨创造出来的,因此,他们之间并没有大防。
中国神话系统中造人的“上帝”是位女性(女娲),她“抟土为人”,取阴阳之理,以分男女,男女繁衍,以成氏族,最早时也不讲求男女之大防。孔夫子删定诗、书、礼、乐、春秋,并提出了“男女授受不亲”的口号,但这并不意味着从孔夫子时代起,男人和女人就连一句话都不说,这有些可笑。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见南子,子路不说(悦)。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这段话中的南子,是春秋时代卫国国君卫灵公的夫人,她“把持着当日卫国,而且有不正当行为名声不好”。孔子的这种举动说明他怀有一颗大仁大义、普渡众生之心,也说明至少在孔子的所生活那个时代,上流社会是不避男女嫌疑的。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写道:“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这表明南子は見面時並沒有感到羞恥或害怕,這種態度顯示了當時社會對於男性與女性見面並無太大的禁忌。
汉朝时期,即使是在礼制健全的情况下,如叔孙通裁定礼仪规犯之后,可谓百礼俱备,但这个时候男女相见的事例却屡见于史书。在封建社会废立皇帝的事情尤其危险,一旦失败,那就是犯了谋反或犯上作乱的大罪,所以霍光虽然当时在朝里极富威望,但也觉得单凭一己之力,有些难以胜任,他必须得找几个帮手来帮助自己解决这一问题。而这些帮手找谁好呢?思来想去,他想到一个人,那个人姓杨名敞,是时任丞相官封安平侯。但霍光是身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又不便于亲自去和杨敞商谈废立事宜,所以他暗派得力助手田延年去杨府游说。
到了杨府以后,当田延年把霍光要行废立的事说了出来的时候,杨敞心里十分紧张,“惧不知所云”。但他的妻子是一位识时务的人,她知道丈夫已经听闻了废立大事,现在态度暧昧,不久将会遭殃。她于是劝导丈夫:“此乃国家重事,大将军遣司农令至吾辈处,此必有深意也。若君无与大将军同心协力,而犹豫迟疑,则先获祸矣!”而且因为曾经给过霍光做幕僚服务,她对霍光很了解,所以她的建议对杨敞来说显得非常合理。这次事件展示出即使是在封建社会,对待政治权力的斗争也是既激烈又不可预测。
更令人惊讶的是,《汉书·周昌传》中的故事。当刘邦想要废太子的计划被周昌阻止。这是一个关于直言敢谏与政治斗争的小故事,其中周昌以直言敢谏著称,被认为是认理不认人的直臣。他因拒绝刘邦废太子的要求而受到赞誉,同时也展现出尽管古代社会对于男子之间交往可能有一定的限制,但是对于政治决策过程中的诚信和勇气则是一种非常高尚的情操追求。
最后,还有一个关于汉景帝的一个小插曲。在一次游幸上林苑的时候,由于景帝突然命郅都去召爱妃贾姬,这个请求本应该让郅都感到困窘,因为贾姬正在使用洗漱的地方。但景帝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从而显示出他对待宫廷私情处理上的轻率。而这样的场景,与文帝袁盎随侍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因为袁盎作为文帝最信赖的心腹宦官,对待宫廷内部事情总能保持冷静专业,从未出现类似失态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