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在建国后有几次戏演绎忘了他手中那把尚方宝剑与狗头铡司法之名却被扭曲成宋朝的笑话
在建国后,关于包公的戏剧作品曾被演绎多次,然而,这些表演中常常忘记了包青天手中的尚方宝剑与狗头铡。人们误将这些元素当作真正的宋朝司法制度,而这实际上是民间曲艺的产物,与宋代司法制度大相径庭。如果认为“包公戏”能准确反映宋代司法过程,那便是笑话中的“错把冯京当马凉”。
现在,我们有必要澄清那些被“包公戏”遮蔽的真实宋朝司法传统。
《同舟共进》2016年04期 封面图
本文摘自:《同舟共进》2016年04期,作者:吴钩,原题:被“包公戏”扭曲的宋朝司法制度
包拯生活在宋朝,但那时并没有名为“包公戏”的剧种。“包公戲”是在元朝兴起的,并且到了晚清时才变得广为人知。数百年来,“包公审案”的故事被编入各种剧种,如杂剧、南戏、话本、评书、小说和京剧,以及各地地方戏;近代以来,“包公案”还频繁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无数中国人通过观看这些改编版了解古代的法律体系与司法文化;一些学者也以“包公戲”为依据,对传统的人治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并反思中国传统司法为什么迟迟未能现代化。
然而,由于它是一种在宋代文明消亡之后才兴起的民间艺术形式,“package play”的故事几乎完全由草根文人创造,他们在舞台上重塑的一切都是对真实历史不符合的事故场景。如果我们以为这些故事能够代表得了真的历史,那就真是搞错了!现在,我们必须要澄清那些被这个民间艺术所遮盖掉的真正历史。
【尚方宝剑三口铡刀丹书铁券··】
正如《封神榜》中每个英雄都必需亮出自己的武功和神器一样,“package case”的主角也带着皇帝赐予的大批量道具登场。在元杂剧里,只有一个势剑金牌;到了明清传奇里,就出现了一系列权力道具:“(Song emperor)赐我金剑一把,铜铡两口,锈木一个,大批发黄木枷梢黄木杖,要断皇亲国戚臣;黑木枷梢黑木杖专断人间事不平;槐木枷梢槐木杖,要打三司并九卿。”
这里所说的势剑即是尚方宝剑,而金牌就是丹书铁券,即俗称免死金牌。而最初只有一口铜铡,在后来的故事里发展成我们非常熟悉的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每一种都有特定的用途,比如龙头专杀贵族、虎头专杀官吏、狗头则专杀平民凭借着这些超凡脱俗的手段和道具,一位叫做‘package’ 的人物变成了史上最强大的刑警,有时候甚至会遇到拥有类似工具的人物,如根据元杂剧《package 智斩鲁斋郎》的改编版本——潮劇《破鐵卷》,川劇《破鐵卷》,讲述世家子弟鲁斋郎,他自恃祖传丹書鐵券護身無惧於天下之惡而為之。他們像這樣利用權力的象徵來進行權力的鬥爭,不僅如此,這些權力對決還會經過一番精妙的心算來決定勝負。
例如,《封神榜》中的英勇战士们为了证明自己的力量总会展示他们的手臂上的武器或符号。而同样地,在表演中,当角色使用某项权力道具时,它往往代表着最高级别权限,这些权限可以让主人具有决定性影响力,让他成为所有人的判断者。但这种情形根本不会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任何情况,因为这只是虚构出来的一个幻想世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这一点使得许多评论家对于这样的表现方式提出了质疑,他们指出这样的事情并不可能发生,因为这是基于错误理解和偏见构建起来的一套系统,如果你认为这样子的表现方法能准确反映过去时代的话,那么你其实是在开玩笑。你应该明白,这样的表现方式远远超过了那个时代的情况,所以我们的认识需要更加客观,也许更接近现实的话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