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名将杨素被斩杀之谜穿越中国朝代时间表的自然命运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其独具特色的将领。秦朝有王翦、蒙恬;汉朝有韩信、英布、霍去病;三国时期更是诸多猛将如吕布、关羽、张飞和赵云等人。唐朝则有李靖、徐世绩郭子仪,宋朝则有岳飞,而明朝则有徐达常遇春和蓝玉。然而,当我们提到隋朝时,便往往会觉得缺少一位名将的光芒。这不免让人产生一种错误的观点:或许隋朝真的没有出色之士。但事实上,这种看法大错特错。
比如史万岁,这位能征善战的将军,其能力和战绩都是非常突出的。他不仅被记载在古代六十四名将或七十二名将的名单之中,而且他的忠心耿耿也令人敬佩。不幸的是,他最终还是在误解与嫉妒下被斩杀于朝堂之上。
人们说他名字太张扬,是不是真是这样呢?要想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来看看史万岁本人的故事。在北周时期,他父亲官至刺史,并手握重兵备受器重。当他的父亲因一次作战而战死后,史万岁二十八岁那年,就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这是一种对家室照顾的大礼。
少年得志的史万歳并没有坐吃山空,他像父亲一样,不甘平庸,立志于杀敌报国。他不仅勇猛凶悍,而且敏捷如飞,对兵书精通,还喜爱占卜。而当杨坚成为北周丞相后,他非常欣赏这位勇冠三军的人才,并派他征讨尉迟迥。在危急关头,史万歳挺身而出,使部下信心倍增,最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被封为将军。
随着隋 朝建立,他又被派到边关抵御突厥,在那里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在指挥作战时,他体恤下属深得士兵爱戴,同时也极具个人魅力,无往而不胜,每次战斗都几乎百战百胜,只有极少数失败的时候。他并不拘泥于形式和传统战争策略,让敌人摸不透底牌,但总能做到无往而不胜,即使面对死亡,也有人愿意跟随他入阵前线,上下齐心,如若想要打败他们,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击败突厥之后,史万歲继续参与灭陈及平定江南等重大战争,为隋 朝开疆拓土。然而,在一个早晨,当他来到皇宫大殿准备早朝时,没有想到自己即将走向生命尽头——因为杨素的谗言所致。
原来杨素心胸狭窄,与别人过度竞争,看着史万歲功高盖主,便害怕他超越自己,因此决定利用皇帝的手段除掉对方。而且由于其性格耿直,对待功劳分配持有一定的原则,所以尽管知道可能因此丢掉乌纱帽,但仍然坚持向皇帝请功,以此来保障部下的权益。然而就在这之前,由於杨素诬陷称其中间见到了东宫(太子的住处),就触发了隋文帝的一番怒火,从此命运悲剧般地发生改变。一代忠臣名将就这样因为冤枉失去了宝贵生命,而非真正因为“名字太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