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伟武教科研中心的育儿之道像养孩子一样精心呵护
胡伟武:教科研中心育儿路,精心呵护成长
2002年春节,胡伟武没有放假,而是带着成立不到一年的龙芯课题组泡在实验室做中央处理器(CPU)的物理设计。他们的目标是“做出中国第一台不依赖进口CPU的计算机”。这年是农历马年,他们在宿舍门口贴了一副春联:“辞旧岁狗剩横空出世,迎新春龙芯马到成功。” “狗剩”是龙芯1号早期的名字Godson的中文名。谈及“狗剩”这个名字,胡伟武解释道,取个“贱名”好养活。
2002年8月10日,在欢呼声中,中国首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微处理芯片——龙芯1号,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诞生了。三轮“试错”和迭代后,“试错”成为核心技术产业发展的固有规律。经过十年的积累,为将龙芯处理器产业化,成立了龙芯中科。
胡伟武现任研究员、董事长。他说:“我们主要做了两件事:把科研成果转化出来,把实验室样品做成产品;第二件是把做出来的产品拿到市场上试试看。” 从2010年4月成立以来,一共经历了三轮迭代。“十二五”期间完成从样品到产品过渡;“十三五”期间形成应用试点—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完善平台—在试点中检验良性循环;至2020年第三轮迭代预计持续至2022年,将提高技术水平和性能,与国际主流相比差距将减小。
构建一个独立于Wintel体系之外的自主信息技术体系,是胡伟武夙愿。在访谈中,他提到了希望这个生态建设是在“十三五”之后、开始于“十四五”。2020年,以百万片计出的货量已经稳步增长,并向开放市场靠近。相信到2022年 dragon chip 将会稳定达到几百万片/年的销售水平,这时候他们就要走向开放市场。
为何要研制 dragon chip?为了上市销售?为了解决核心技术的问题?不完全如此。“我们的初心是要建立自己的生态体系,让 dragon chip 成为IT产业体系中的第三极。” 他指出,要保持操作系统与硬件兼容,同时保证对不同应用兼容,这需要统一标准规范体系和认证协议支持。
目前已有数十款基于 dragon platform 的最新产品发布,其中包括联想、中科曙光、浪潮信息等合作伙伴。此外,上百家合作伙伴还制定了数百款基于 dragon chip 的解决方案。这正如他所说的,“我们做自己的生态体系来支撑自己的产业发展。”
对于创新,他喜欢讲述苏联航母故事:“如果把创新比作数学函数,我们往往关注3个变量:体制机制改革、经费投入、人才,但我认为还需要关注第4个变量——耐心和时间。” “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有些产品像养猪,一年就能出栏;有的产品像养牛,三年就能去犁地;但有的产品就像养孩子,要养二三十年才能成材。”
对于 CPU 是信息产业的心脏这一事实,他强调:“如果只是为了弄个企业上市赚钱,那不值得我们这么巴心巴肝地做这二三十年,我们信奉的是‘为人民做dragon’ — 我们国家一定要有自己的IT体系。”越坚持这一理念,就越可能获得利润,而追求利润却可能导致其离去。(赵广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