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清朝乾隆雍正排位朱慈烺的皇家阴谋
悼皇帝朱慈烺(1629—1644年),明毅宗长子,母周皇后。崇祯三年(1630年),被封为太子。在那不平静的时代,他经历了无数磨难与挑战。崇祯十七年(1644 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城陷前后,毅宗发出了最后一道谕旨,命成国公朱纯臣总督内外诸军,并安排太子的逃亡计划,但朱慈烺还未能及时前往国公府,被迫面对李自成的威胁。在李自成面前,朱慈烺展现出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镇定和勇气,他谈吐优雅,让人感受到他作为君主的魅力。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当问及“何不杀我?”时,李自成回答:“汝无罪,我岂妄杀!”随即,这位仁兄说道:“既如此,请听我三句话。一,不可惊扰我的祖宗陵寝;二,请速葬我的父母;三,不可伤害我的百姓。”这些话语透露出他的高贵和宽宏大量。而李自成也没有违背这位王子的意愿,将他封为宋王。
然而,在吴三桂叛乱期间,一切都似乎再次回到起点。李自成亲率大军携带吴襄和朱慈烺等前往山海关招抚平叛。但最终,大顺军失败了,他们失去了所有的一切。当一切看似完蛋的时候,朱慈烺选择回到了已经被满清控制的地球——北京。他投靠了他的外祖父嘉定侯周奎,但却遭到了出卖。为了证明这个所谓的假太子是真是假,最终引出了一个关于袁贵妃的问题。当真正的袁贵妃早已于入侵之初便逝世的事实暴露出来时,那些虚构的情节、那些伪善而残忍的手段,都显得那么荒谬而可笑。
事实上,《东华录》记载顺治元年五月已酉,以礼葬明崇祯帝后及妃袁氏。而尤为讽刺的是,在朱慈烺遇害后的某个时候,有传言称若有真太子来告者,将会得到厚待并且其告者将获得奖赏。这是一个充满讽刺与反差的情景,就像是在用金字塔般建立起自己的权威,而实际上,却是基于一个又一个骗局和欺骗。此事件至今仍未见于《明史》的记录,这或许正是因为它揭示了清朝统治者的心思:他们做贼心虚,对历史进行篡改以掩盖自己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