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中国古代爱情诗三百首之音声双韵
郑玉:中国古代文学家简介
郑玉(1298-1358),字子美,徽州歙县郑村人。出生于元朝成宗大德二年,逝世于惠宗至正十八年,享年六十一岁。自幼聪慧好学,对经典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在乡间教授时,他的门人众多,被尊称为师山先生,并在当地创办了师山书院。他曾在东南的覆船山隐居十余年,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作品。
至正时期,他被征召担任翰林待制、奏议大夫,但因疾病辞职,以著述为主。这段时间,他完成了一系列重要的学术著作,如《周易纂注》、《春秋经传阙疑》,这些作品后来被收入《四库总目》中流传下来。
他的文章风格简洁不涉及雕饰,而他的诗歌则受到了虞、揭、欧阳等人的赞誉。在至正十四年,他被授予翰林待制之职,但他拒绝接受。此后,又因为明太祖下令征讨徽州而再次辞官自杀。他留下的诗句中,有一句“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表达了他对知识和学习的执着追求。
由于其高超的文笔和独到的见解,程以文等同郡友评价他为“卓然能自为一家言”。因此,我们可以说郑玉是中国古代文学界的一位杰出人物,其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