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安从秦朝到新中国40位历史人物中的自然之光
韩王安——在位期间坚守国土,面对秦朝的威胁
韩王安是公元前238年继位的韩国君主,他在位共九年,是韩国的末代国君。在这段时间里,韩王安深知自己统治下的国家已是七雄中最为弱小。面对强大的秦朝,他既有畏惧,又满腹牢骚。
当秦军攻打赵国时,韩王安的心情复杂。他希望秦军战败,但又担心赵军难以抵挡秦军的压力。公元前234年,秦将樊於期攻占了赵国平阳和武城两座城市,这一消息让韩王安非常焦虑。他急令他的臣子韓非上书给秦朝,请他们不要向东扩张进入自己的领土。
然而就在这一切发生的时候,一条新的消息传来了:樊於期率领的秦军继续进攻赵国,从上党直达赤丽和宜安,并包围了赵都邯郸。这一消息让原本畏惧的韩王安开始转变态度。他认为,如果连强大的赵国都能抵抗住秦军,那么自己也许还有机会与之抗衡。
这个观点得到了来自赵使臣的一番游说,他们告诉他,无论是大还是小,每个诸侯都是可以自立自主、不被外部势力所左右的。这种思想如同春风般温暖地吹拂着他的心田,使他放下了对 Qin 的恐惧,不再顾忌其威胁,而是决定倒向与之结盟。
不过,就在此时,李斯来到他的宫廷中,上书提出了一个严厉而直接的情形,即要促使他意识到即便与赵结盟,也无法完全避免遭受强敌攻击。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立即派遣使者前往 Qin,以表明自己的决心。但这位昏庸无道的大夫并没有采纳李斯的话,没有召见他,只是一味地沉浸于对于与 Zhao 结盟后的安全感中,不再担忧或预备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最后,在公元前230年的那场战争中,当 Qin 军队真的发兵入侵时,他只能选择投降,而不是像以前那样试图抵抗,最终导致了整个国家覆灭。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可以看出尽管存在一些短暂性的改变,但本质上仍旧是一个被动接受命运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