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名女郑玉1298年生于乱世之中1358年逝去如同一朵美丽的花在繁华与凋零之间绽放
郑玉,字子美,徽州歙县郑村人,是一位在东汉时期活跃的学者和文学家。出生于元朝成宗大德二年,逝世于惠宗至正十八年,享年六十一岁。他幼年的聪明才智和对学习的热爱,让他在成长过程中迅速掌握了儒家经典中的六部之书,并且特别擅长春秋笔记。
郑玉教授乡里学生,不仅门庭若市,而且有众多学者尊称他为师山先生。在他的影响下,他创办了一所名为师山书院的地方学术机构。后来,他选择隐居于东南神山上的覆船山(主峰搁船尖),在那里居住了十余年。这段时间内,他写作是他的主要活动之一。
到了至正时期,郑玉被征召担任翰林待制和奏议大夫,但他因病辞职继续著述。他留下的作品包括《师山文集》八卷、《遗文》五卷,以及周易注释、春秋经传阙疑等重要文献,这些都被收录进《四库总目》。
尽管他的文章不追求华丽的辞藻,但却深受虞、揭、欧阳等古代文学家的赞赏。在至正十四年,被封为翰林待制,并获得上尊名币。但当明太祖下令征讨徽州时,守将想要派遣他出使,而郑玉则以坚定的立场回应:“我岂能为了两个姓氏而仕途?”北面再拜后自缢身亡。他的诗句“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也流传下来,为人们所称道。
由于同郡的程以文对其风格赞誉备至,将其视为“制行高”,并见证了其道明之言,因此人们认为郑玉卓然自有一番轨迹。此外,他还有著作《师山集》,展现了他作为文学家的丰富才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