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安公元前226年大秦赋太恶心了自然之景中显露帝王的忧愁
我是韩王安,执掌着一片微弱的国家,努力抵御那些强大的入侵者。在公元前238年,我继位成为这片土地的君主,但当时的我面对的是一个七国中最为脆弱、最易被摧毁的国家。我在位共九年,是这个国家最后一位国君。对秦国,我既有恐惧,也怀有深仇。害怕它那如同山岳般坚固不可动摇的力量,而恨其骄横无比、自大至极。
每当秦军攻打赵国时,我都会带着这样的心情观察着战事:既希望他们能失败,又担心赵军无法与之抗衡。当公元前234年的平阳和武城两座城市被攻占,十万赵军士兵阵亡,赵将扈辄在战场上死去,那个时候,我急忙命令我的臣子韩非上书给秦国,不要踏足我们的领土。
然而就在不久之后,在公元前233年,当韩非呈上了他的奏章的时候,我们又得知了新的消息:樊於期率领秦军继续进犯,从上党直达赤丽和宜安,最终包围了赵都邯郸。为了防备匈奴威胁,赵王调来李牧,他几乎让整个秦军覆灭,只留下樊於期带着少数卫兵突出重围后逃往燕国。我得知这些消息后,大感振奋,因为这让我相信,即使是强大的秦朝也有可能会败北。这次事件也使我更加倾向于与赵合流,因为我们都是晋地的人民,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强悍的秦。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来自赵国的大使到来,他用诱人的话语说服了我,让我信以为真,就像春风拂过我的脸颊一样温暖。我这位昏庸无道的小小皇帝,看到了趋势,便不再担忧那些来自西方的大敌,而直接倒向了以现在看来似乎更安全、更稳定的那一边。他保证,如果我们能够团结起来,就像崤山上的那个惨败那样,再次击退那股东进而来的野兽。但正是在这种轻松自信的心态中,我忽略了一份由李斯所写的情报,这份报告警告称,如若不早作准备,将面临灾难。但是我并不认真考虑这一点。我认为,有了背后的支持,无需再为外界威胁发愁。
然后,在公元前230年的某个日子里,内史腾率领的一支新生的部队冲破了我们的防线,并迫使我投降。那一次,小小的一个国家就此消失。而随后,以旧地建起了一座郡治——颍川郡,它建立在曾经繁荣昌盛的地方。而作为末代君主,被软禁于陈县生活的小人,最终因故而落入叛乱者的手中。在公元前226年的某个清晨,那些曾经忠诚于我的贵族们发起了一场反叛,而为了彻底铲除潜藏在暗中的危险,他们决定结束我的生命。因此,在那个充满阴谋和暴力的时代里,即便是一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也难免会遭遇悲剧性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