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交融词影陈友定(1368)
陈友定:元末忠义之将,生平轶事
至正年间,汀州府判蔡公安招募民兵讨伐贼寇,陈友定应募而来。蔡公安对他另眼相待,命其负责所招募的民兵,并任命为黄土砦巡检。因其平定诸山寨之功,被升为清流县尹。
至正十八年五月,天完元帅陈友谅派部将康泰、赵琮、邓克明等进攻邵武;同年十一月,邓克明占领汀州后围攻清流。陈友定屯兵于县前的平安寨,在邓军立足未稳时出奇兵偷袭红巾军营,大败邓军并俘虏了部将邓益,因此被授予汀州路总管之职,以抵御红巾军。
双方在黄土寨发生激战,陈友定的勇猛无匹,最终击败了邓克明的军队,并且俘获了其部将之一——邓益。这场胜利使得他被提升为福建行省参政。在同年的十一月,他率领大军奋力抵抗杉关的天完进犯,最终成功击退敌人。
次年,即至正二十年夏季,天完皇帝徐寿辉被杀,其子自立称帝国号汉取名大义。大臣们纷纷拥戴张士诚和方国珍反叛,但最终均失败,而陈友定则以忠诚耿耿地效忠元朝。他不仅与朱元璋展开了一系列战争,还在文艺上有所涉猎,与文学家如郑定、王翰等人交往,对诗词有一定的造诣。但他的统治手段极端残酷,不容异议者存活,一旦有人反对,就会处死或贬官。
至正二十四年,一度获得褒奖,但随后朱元璋开始攻击他的领地。在一次酒宴中,当众发誓要与死战到底,这一决心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改变。当城池失守时,他选择独自一人潜入省堂,将自己放逐于此,然后服毒自尽,从而结束了一生的战斗和牺牲。
历史评价中,有人认为他是“闽有三忠”,另外两位是柏帖木儿和迭里弥实,他们都是因为坚守信念而英勇死亡。而张廷玉则赞扬他作为“乡里皆畏服”的人物,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忠义传说的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