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12月25日乃木希典出生
1849年12月25日,乃木希典出生于日本东京,是长州藩士乃木希次第三子,自幼的基本教育是武士道精神与儒学忠君思想,作为跻身长州藩陆军高级将领,其指挥作战只能以古典或陈旧来形容。
乃木希典(日语:のぎまれすけ,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长州藩藩士出身,曾用名源三郎、文藏。日本军事人物,陆军大将,善写汉诗,持身严谨,对外侵略扩张政策的忠实推行者。
从军
1871年,(日本明治四年),开始实施效忠天皇“亲兵制度”,组建中央统帅的直辖部队,从萨摩藩(鹿儿岛)、长州藩(山口县)、土佐藩(高知县)三处征集将兵,以藩兵身份遴选为天皇“亲兵”。
1877年在西乡隆盛反叛的西南战争中,身为第十四联队少佐联队长的乃木率军向熊本增援,在中途便被敌击溃,大部被歼,联队军旗都被叛军夺走,当时日本军方对部队官兵已开始采取军国教育了,认为军旗是部队的象征,是生命和荣誉的标识,是万万不能丢的。乃木作为联队长在战场上丢掉了联队旗,觉得无颜活着,便使起武士道的精神,扬言要殉旗殉天皇,后被好友儿玉源太郎和山县有朋劝阻,申请天皇赦免。
由于自责,乃木染上酒瘾,经常借酒消愁。1885年升为少将;1886年赴欧洲留学,受到很大的震撼。原以为发达的德国一定是灯红酒绿纸醉金迷,没想到,德国人那么淳朴,那么内敛,对自己的文化传统那样的珍重。
回国以后,他马上给军部呈上了一个“肃军意见书”,意思就是要按照德国陆军的方式整顿军队,讲究军人的风纪和精神面貌,从外表开始强调一个军人的气质和风貌。比如强调一个军人无论何时何地都必须穿军装,要干干净净一丝不苟。他的酒瘾也戒掉了,变成一个极为自律的人,两年后任近卫军步兵第二旅团长。
1890年春因病退职,一度隐居田园。
殉死的影响
乃木希典为天皇,被日本人称为“殉死”。乃木希典也成了“武士道”精神的象征。死后当局为他在其故居等多地建“乃木神社”,宣传武士道精神。
如:为悼念其殉死,东京都港区内的当地“乃木神社”前朝西连往外苑东通的坡道先于1912年(大正元年)9月,经赤坂区议会议决改名为“乃木坂”,后扩张至周边地域亦被泛称为“乃木坂”,1972年(昭和47年)10月20日开业的营团地下铁千代田线的车站命名为乃木坂站,作为地域名更为一般化。日后广义地被用来称呼这条坡道与东京地下铁乃木坂站周边一带的地区。
个人评价
现代的日本史学界对其军事能力,特别是在日俄战争旅顺战役中的战役指挥,大多持否定态度。
有些更激进的如司马辽太郎干脆就给他戴上一个“愚将”的称呼,战前对乃木的肯定和吹嘘,实则是鼓吹愚忠天皇的人为神话而已。然而有部分日本学者仍对其持正面评价,并不遗余力地为其“正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