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皇五帝的故事藏于古籍之中传承着中华文化的精髓
我国古代一些重要的帝皇,常常因为一些事迹相似或出现时间轴相同,所以被人们放在一起赞颂。其中,有关于“三皇五帝”的说法,那么,三皇五帝分别是谁呢?到底三皇五帝指的是什么?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
原始意义上的三皇是指远古三皇,即天皇氏、地皇氏、人皇氏;五帝是指远古五方上帝,即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叶光纪。
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我们可以找到对“三皇”这一称呼的最早记载。《河图括地象》提到:“天地初立,有天皇氏,澹泊自然,与(北)极同道。”这里提到的天地初开便有天皇,这个身份非常崇高。
后来著作家在原始意义上的远古三皇基础上,又增加了前后两位各一个,因此形成了九位的“九重”。而关于“五帝”,原先只指这五位神话中的神,但战国后期开始,将这些神话中的人物与历史上的君主联系起来,以此来增强其存在感和权威性。在《周礼·天官》中明确提到了祀奉这 五个方向上的神,即东方青帝灵威仰、中间黄大司命(即黄 帝)、南边赤日之祖炎英(即炎 帝)、西边少昊父母之尊少皞(即少 昊)、北边玄王颛顼,是为 五大首领。
至于更详细的说法,也有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传统文化所发展出来,比如有的认为黄 帝、高阳施予、大尧文武等都可以算作过世任中国某一时期 的 “太 上 至 封” 或者 “中华民族之祖”,但这些并不是当时普遍认可的一致观点,而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逐渐演化而成的一些变体。而且,在实际历史研究中,对于每一位所谓的 “圣贤” 都有着丰富多彩的情节和评价,具体情况因地域和文化背景而异。但总体来说,无论从哪种角度看,这些人物都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人物,他们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一系列故事,更是一段段不可磨灭的人类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