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舰航空母舰购买全过程战史风云中的人物篇章
当提及“瓦良格”号航母的故事时,许多人耳熟能详,但关于谁在1997年购买了这艘航母的人可能不那么清楚。实际上,那位香港商人徐增平,他出生于烟台,在潍坊长大,后来在广州军区体工队转业至香港。他从济南踏上了征程——购买这艘航母。
记者曾有幸在上海与徐增平先生相遇,这位全国政协委员、篮球运动员出身的 gentleman 身材高大,气质豪爽,言谈举止中透露出山东人的风范。当被问及购回航母的情形,他却显得非常低调,只是简洁而又充满侠肝义胆地说道:“这是一个百年难逢的机会,是一场千载难逡。”他的几位朋友讲述了他购买“瓦良格”号航母时的惊险、曲折和艰辛,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说起“瓦良格”号,我们知道它是由乌克兰出售给香港创律集团的。但事实上,当年的故事更为复杂。在1991年苏联解体之初,“里加”号航空母舰(后来的“瓦良格”号)还未完成70%工程。乌克兰继承了它,但由于资金不足,没有继续完工。而俄罗斯也不需要这个项目,也无力提供资金造船。在经过一番争执和推诿之后,乌克兰最终决定以高价出售此舰。
然而,当年的20亿美元高价似乎再也听不到了。“里加”号改名为“瓦良格”,但它一直停放在尼古拉耶夫黑海造船厂等待着,却成为了烂尾工程。直到1997年10月下旬,一则路透社消息引起了徐增平先生的注意:《乌克兰拟出售一艘未竣工的航母》。他迅速赶往乌克兰,并提出将其改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以舞厅、旅馆等设施作为日后的经营计划,并计划将其停泊在澳门附近海域。
徐增平面临四个条件:首先要提供由一流银行开出的资信证明;其次必须证明购买这艘航母不做军事用途;同时这个商业项目要获得国家级批准,并且还要获得目的港所在国家签发的进口许可证。这四个条件让他明白,要想成功,就必须兵分四路布局:第一路派人前往乌克兰进行初步接触;第二路寻求多种可能满足条件;第三路筹集资金确保资信证明符合要求;第四路设立临时办事机构沟通各种关系搜集信息。
最后,在澳门的一场游戏中,他花费600万港币买到了所有手续,从而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切。这一切都发生在除夕前夕,他带着200万美金现钞回到中国,与家人团聚过新年,然后再次飞往莫斯科,最终登上了"瓦良格"号,这就是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人物篇章中的辉煌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