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中的龙头金钗犹如被禁的火种虽不见天日却依旧温暖人心
在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石门县洲泉人吴孟举以读书为志,其家族富厚、官职显赫,但却渴望掌握长生不老的仙术。听闻苏州民间将四月初八定为“神仙节”,吴孟举决心前往探寻。
这日,吴孟举带着四名亲兵来到苏州,不仅没有打红伞或坐蓝轿,还专注于观察街头巷尾的人们,以期辨识非凡之人。在八里桥上,他遇见了一个衣衫褴褛的叫化子,这个叫化子手持破竹拐杖,口中衔铜钿发出“嘘、嘘”声。吴孟举被其形象所吸引,便向他作了一揖,自我介绍,并询问对方是否吕仙。叫化子惊讶地回应,并用破竹竿在桥栏杆上写下了一首诗:《知我是仙非我缘》。
诗中言及:“神州仙界爱清贫,切莫贪图官和钱。” 吴孟舉深受启发,从此辞去内阁职位,将财产分赠乡亲,与世无争,在家中过简朴生活,最终逝世葬于马坟头。当有人盗墓时,却发现墓中无贵重物品,只有明证一条——他的晚年确实弃富贵从清贫了。
吴孟舉(1640—1717),号橙斋、竹洲居士,一生与众多学者交往,有《黄叶村庄诗集》等著作,以及参与编纂《宋诗钞》,留下了丰硕的文化遗产。此事虽属传说,但对后人的启迪意义重大,让人们反思真正的价值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