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上的龙头金钗传说
在清朝乾隆年间,浙江石门县洲泉人吴孟举以读书为业,他的家境富裕,拥有良田千亩,并且官职中书,为内阁的一员。然而,吴孟举心中缺少一件宝贵之物,那就是长生不老的仙术。他听闻苏州民间有“神仙节”,每年的四月初八天上神仙下凡一游,因此他决心前往苏州寻找机会。
这年的四月初八,吴孟举早早来到苏州,他并没有打红伞或坐蓝轿,只带了几个亲兵,便兴高采烈地加入了热闹的人群。这时满街都是各式货摊,有卖膏药的、敲搭板唱“莲花落”的艺人等。尽管热闹非凡,但吴孟举并未沉迷于这些景象,而是留意观察来往行人的行为和表情,以期辨识出非凡之人。
途径八里桥时,一名衣衫褴褛的叫化子走下桥来,他手持破竹拐杖,嘴里衔着一枚铜钿发出“嘘、嘘”声响。吴孟举被这叫化子的模样所吸引,对他深鞠一躬。叫化子惊讶地说:“奇怪!你堂堂内阁中书怎么向我这个穷叫化子作揖?”吴孟举问道:“请问,你可便是吕仙?”叫化子回答:“此话从何而来?”
随后,吴孟舉指着叫化子的口中的铜钿说:“口衔铜钿,两口相叠,不叠则吕也!”呼应之后,这位穿着破烂的小乞丐自称乃吕洞宾,与众不同。在写诗给予吴孟舉之前,小乞丐用他的竹竿在桥栏杆上写下了一首诗:
我在苏州几十年,无人知我是神仙,
唯有洲泉吴先生知我是仙非我缘,
神界爱清贫切莫贪图官和钱。
诗毕,小乞丐消失无踪,使得只剩下空白和记忆。一段时间后,由于受到吕洞宾的话语影响,被其劝告辞去内阁职位回到祖居,将财产分赠乡亲自己简居书斋过清贫生活直至逝世,其墓地亦被盗匪挖掘但却发现什么都没有反映出其晚年确实弃富贵求清贫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