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朝代顺序表高启之问古今兴衰也
高启(1336-1374),明初著名诗人,以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江畔青丘,因自号青丘子。明初受诏入朝修《元史》,授翰林院编修。洪武三年被朱元璋借苏州知府魏观一案腰斩于南京。
高启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杰”。其诗雄健有力,富才情,开始改变元末缛丽诗风。学诗兼采众家之长,无偏执病。但从汉魏一直摹拟到宋人,又死于盛年未能熔铸独立风格。反映人民生活的诗质朴真切,富生活气息。他为人孤高耿介,以儒家为本,兼受释道影响。
高启作官仅三年,其余时期居乡,所以部分作品描写农民劳动,如《牧牛词》、《捕鱼词》等。这类作品是他诗歌中的精华部分。他十之八九是个人述志感怀或游山玩景酬答友人的作,这些有时对统治阶级微露讽刺,但他的思想较复杂,也写了感沐皇恩遁世消极的诗未能摆脱自身局限性。
高启在艺术上有一定特色:崇尚写实细致入微,如《凿渠谣》;注重含蓄韵味深长,如《凿渠谣》;用典不多力求通畅,有民歌风味,如《子夜四时歌》。此外,他还创作散文如《书博鸡者事》,塑造义勇少年形象,有唐传奇之风。
他的著作包括五集2000余首后自编为《缶鸣集》,存937首。今通行的是徐庸辑成的《高太史大全集》及词文各集。由于触犯朱元璋,被腰斩于南京城,一说被拦腰截断后连写三个惨字而死,使得朱元璋夜夜做噩梦,最终也早逝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