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弘羊与子偕老高门深院富贵荣华
桑弘羊,洛阳人,出生于商人家庭,年仅13岁便入宫任侍中,为汉武帝时期的重要政治人物。后来,他历任治粟都尉、大司农、御史大夫等职,但最终因参与谋反案件被处死。
桑弘羊以法家思想为依据,为汉武帝时期严刑峻法辩护。他在盐铁会议上代表朝廷,与60多位儒生文学家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儒生主张“德治”,认为法律是制止之道,不是治国的最佳方式,他们强调“教化”而非“刑名”。他们批评汉武帝以来废弃仁义,以刑罚为重,而这必将招致祸害。
桑弘羊则坚持认为,只有用法律和严厉的刑罚才能抚慰民心,并断绝不良行为。他讥讽儒生的提倡教化说:“欲废法而用隐括斧斤,以挠曲直枉也。”他赞赏商鞅轻罪重刑的理论,并认为只有这样,“网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
儒生反驳称,治国应追求和谐而不是威权;政宽则民亲附,上下相安;政严则谋主忧虑。他们主张适度施行法律,使轻重各有其诛,而不致让民怨恨。而桑弘羊却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只有实行轻罪重罚,可以收到累积效果,从而制止犯罪。但他的这一观点并未能说服那些主张德治的人们,最终导致了两派之间深刻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