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宋朝第九位皇帝宋朝历代皇帝之首赵桓继承者开创者
赵桓,宋朝第九位皇帝,北宋末代皇帝,以其懦弱无能和优柔寡断著称。他的生平与他父亲宋徽宗赵佶相似,都对问题缺乏坚决的判断力。在宣和七年(1125年),金国南下时,赵桓即位,他在李纲的建议下一度抗击金军,但最终因听信奸臣谗言而被迫向金求和。
靖康之变中,赵桓放弃了抵抗,并亲自前往金营议和,最终被金人俘虏。他在北方度过余生,在五国城病逝。他的死讯直到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才传到南宋,其弟高宗赵构表面上痛不欲生,但内心却暗自窃喜,因为这意味着他可以安心统治。
早年经历
赵桓出生于元符三年(1100年),原名亶,又名煊,是宋徽宗的长子、哲宗的孙子、高宗的异母兄。母亲显恭皇后王氏是武康军节度使朱伯材之女朱琏。他曾封为韩国公、京兆郡王、大定王,并在政和五年(1115年)被立为太子。
临危即位
宣和七年的十月,随着辽国灭亡,金兵南下进攻开封。由于宋徽宗突然昏迷不醒,二十六岁的太子赵桓受禅让登基,是为钦宗。他改元靖康,并试图进行改革,但很快就因为优柔寡断而失败,最终导致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
靖康元年的正月,一场灾难性的战争爆发了。当时,有人劝告他逃往襄阳,而宰相白时中等人则主张坚守都城。尽管李纲提出要留下来保卫东京,但是最后仍然决定离开并带走禁卫军。这一决定导致了都城防御力量的大幅减少,使得开封很容易地陷入敌手。
在短暂的逃亡过程中,不幸地失去了所有战略优势以及士气,这些都是由于领导力的缺失所致。此外,他也放弃了许多宝贵的人质,以及重要的地理位置,如汴州等地区,这些都加速了帝国崩溃的事实发生速度。此外,当李纲请求得到更多资金来组织防御的时候,他拒绝提供这些资源,因此进一步削弱了政府对抵抗侵略行为能力。
最终,在宣德二年的第二个月,他们遭遇了一次残酷又毁灭性的打击,那就是当他们试图通过一个狭窄的小桥来逃脱追捕,而这个小桥是一片沼泽区,被敌人的弓箭射杀者众多,从此之后,大量的人民死亡,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没有正确处理事务,没有有效应对挑战,也没有给予人民足够的情报或指示。
个人履历
《辞海》、《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等说他死在五国城是不对的。
《大宋宣和遗事》记载绍兴二十六年的六月完颜亮命57岁的钦宗去比球,与81岁辽天祚帝耶律延禧去比球,不慎摔马身亡。
直到绍兴三十一年的1156年11月15日至12月20日间,由于“国家有急”,特准“以神道释结”,允许民众举行祭祀活动,以缓解社会压力。
但到了乾道四年的1178 年底之前,“全国皆知”:“钦祖尸骨未寒,只见其灵魂已飞升。”所以虽然从理论上讲钦祖可能还活着,但实际上已经无关紧要,因为他的影响力已经非常微小,而且人们普遍认为他已经不是活着的人物。而且据史书记载,即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也继续受到尊敬甚至崇拜,就像其他一些神圣人物一样。在历史上的某些阶段,有证据显示有些地方还有悼念他的习惯存在,比如岳飞那样的忠义英雄人物。但这些只是零星例子,对整个社会来说并不具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