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穿越记揭秘皇帝赏赐黄马褂的八大才子
在清朝的宫廷戏剧中,常见的情景是,一位身份低微的犯人即将接受刑罚时,被发现身穿黄马褂,这让围观者惊讶并无法采取行动。有时候,黄马褂甚至成为了皇帝的象征,只要有人看到它,就必须像遇到圣上一样,跪倒叩头,不得不喊出“吾皇万岁”。然而,当我们观看这些清朝宫廷戏剧时,我们常常会注意到紫禁城里的卫兵都穿着相同的马褂。尽管他们都是贵族出身,但他们所穿的黄马褂显然不能带来与皇帝亲临相同、免除责罚的效果。
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黄马褂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今天,这个词汇并不容易被人们所熟知,即使是许多历史爱好者也可能对其形状一无所知。其实,黄马褂源自满洲人的服饰,它们被称为鄂多赫(Eudoh)。名字之所以叫做“马褂”,因为它们最初设计用于方便骑士乘坐战车和进行骑射活动。后来,这种服装简化了设计,并成为了一种便于日常生活穿戴的服装。
根据嘉庆年间宗室史学家爱新觉罗·昭梿在《啸亭续录·黄马褂定制》中的记载:“凡领侍卫内大臣、御前大臣、侍卫、乾清门侍卫、外班侍卫、班领护军统领以及前引十大臣,都需穿着黄色的行围或武功获奖者的专用衣物。”除了这三种方式获得的人,还有一些通过赏赐而拥有这一荣誉,他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叫做行围裤,是给那些陪同皇帝打猎并表现优秀的人;另一种则是武功裤,是给立下战功的人颁发。
至于为什么现在看起来任何人都能轻易获得这件曾经神圣不可触及的事物,其实原因就在于清朝末期封建等级制度开始崩溃。一件曾经能够令被赏赐者感激涕零的事物,如今已经变得普遍且普通,只要你够幸运或者得到某位权势人物的心意,你就可以拥有一件这样的衣服。慈禧太后甚至因为心情好,就直接给她开车的大车夫赏了一套。这一切都说明了,在晚期清朝,皇权威望减弱,而这种威望代表的一切事物也随之失去了昔日的地位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