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赵构建都金陵的雄主
简介
在宋朝历史上,赵构是著名的风云人物。他出生于大观元年五月乙巳日(1107年6月12日),同年八月丁丑日,被赐名为赵构,并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蜀国公。大观二年(1108年)正月庚申日,又被封为广平郡王。宣和三年(1121年)十二月壬子日,他被进封为康王。
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很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他的臂力也很强,可以拉动一石五斗力的弓。在位期间,他重用黄潜善、汪伯彦、王伦、秦桧等奸臣,对抗金战争却不作任何有力的部署。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春,当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府时,他曾以亲王身分在金营中短期为人质。当年的冬季,再次南侵时,他奉命出使金营求和,在河北磁州被守臣宗泽劝阻留下,从而得以免遭金兵俘虏。
随着徽宗和钦宗被俘北去,赵构于次年的五月初一在南京应天府即位,以“建炎”改元成为南宋第一位皇帝。然而,由于迫于形势,他不得不起用李纲等抗战派,但不久便赶走他们,与奸佞小人放弃中原,从南京应天府逃到扬州,一意享乐。
经过苗傅、刘正彦发动的兵变后,赵构再次复辟,但他继续派使臣向金朝乞降,并最终与秦桧制造岳飞父子的冤案,将其杀害。此外,还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与金称臣纳贡,以换取承认自己在淮河、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
尽管如此,在晚年的生活中,赵构仍旧对政事产生影响,有一次他偶遇一个行者,因为行者的遭遇触动了他的心,而决定替行者向皇帝说明,最终想要恢复行者的职务。但这件事最终没有实现,只留下了一段温情脉络。在退位后,即位三十六年的岁月里,由于身体健康问题,以及对朝政的一些干预,使得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少有的长寿帝王之一,最终安葬会稽永思陵,被尊称圣神武文宪孝皇帝,是一位深受史学家赞誉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