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女驸马伴奏徐代泉的音乐传奇
他出生于一个庐剧文化浓厚的家庭,从小就被庐剧的旋律深深吸引。在1958年,他凭借非凡的二胡技艺,进入了安徽省艺术学院学习。三年后,他不仅掌握了庐剧音乐,也学会了作曲。尽管他对庐剧情有独钟,但当时学校关闭了庐剧专业,只留下他一人继续传承。他曾以为自己会被分配到庐剧团,但却意外地成为了一名教师。学校领导解释说,他们希望他能为未来培养一位新的戏曲音乐家。
然而,这个机会没有很快到来,直到30多年后的1993年,学校才再次开设了庐剧班。为了尽快适应黄梅戏这一新领域,徐代泉采用一种创新的方法:与黄梅戏表演班的学生一起上唱腔课。他用自己的记忆力和音乐才能迅速学习,并最终成为了教学曲目的主要编写者之一。
他的工作并不轻松。他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创作、教学和研究之间不断切换。这包括为60多部教学剧目谱写音乐,以及参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的编纂工作。在这项工作中,他主持编纂了“泗州戏”、“安庆弹腔”等部分,并获得“编纂成果二等奖”。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作曲家,徐代泉曾创作过多部著名的黄梅戏电视剧,如《桃花扇》、《半把剪刀》、《家》、《春》、《秋》、《啼笑因缘》、《二月》、《潘张玉良》以及《祝福》,这些作品广受欢迎并且对黄梅戲乐坛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便退休后,他仍然保持着高水平的教授身份,为中国戏曲学院及其他艺术院校担任客座教授角色。此外,由于其卓越贡献和无私奉献精神,他也赢得了一致赞誉。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可以看到徐代泉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工作者,更是对传统文化有着坚定信念的人物。在他的生活中,无论是苦还是难,都没有阻挡住他追求美好事业的心志。当提起那些充满挑战但又充满收获的一刻时,即使已是65岁高龄,他依旧能够回味那份沉浸其中、忘我投入的情感体验,让人敬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