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讲义万历时期的荒年与怠惰生活
我要讲述的是明朝的衰败,特别是在万历时期,这个时期的政局和社会状况是明朝走向灭亡的一个重要标志。万历在位四十八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张居正执政的十年,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随后是皇帝亲自掌权,选择那些温顺易理的人作为宰辅,这段时间充满了贪污腐败;最后,是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兵入侵辽沈地区,导致国家事业无法继续进行。
《明史》中有一句话:“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看起来在那个时候,大明帝国似乎很强大,但实际上,它已经走到了尽头。在万历十五年,即1587年,当时虽然表面上平静无事,但历史已经写下了失败的篇章。这一年的岁月,对我们的故事来说,只能以悲剧结束。
黄仁宇在他的著作《万历十五年》中指出,那些高官们不仅没有推动国家发展,而是陷入了停滞不前。孟森则认为,“明之衰”,尤其是在万历朝,更显得严重。他说,“明亡之征兆”,就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出来。
阎崇年的观点更为直白,他认为“万历怠政”长达二十多年,不仅造成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问题,而且使得边疆防务失去了有效控制,使得辽东成为努尔哈赤崛起的地方,从而加速了整个国家的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