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炎炎古人如何乘凉探秘不同朝代的防暑妙招
在古代,人们面对酷热的夏日时,采用了各种独特的方式来抵御炎热。今天,我们将探索这些古人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天,并且分享他们的纳凉妙招。
首先,让我们回到明代。李时珍指出垂钓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而且还能帮助身体解除内心的燥热。这一观点在当时非常受欢迎,因为高温容易导致焦躁和“上火”。因此,夏天钓鱼成为了一个理想选择。古人常说:“湖边一站病邪除,养心养性胜药补。”除了垂钓,还有许多其他活动,如养金鱼、捕蛙等,都被用来消暑。
唐代诗人刘禹锡特别喜欢在水边找地方纳凉。他的一句诗如是云:“千竿竹翠数莲红,水田虚凉玉簟空。琥珀盏红疑漏雨,水晶帘莹更通风。”这反映了他对于自然美景和清凉之处的喜爱。在北宋词人的秦观笔下,“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这是因为任何带有水的地方都能找到细腻的风,而树荫之下则是最适合休息的地方。
到了明清时代,这些老百姓最喜欢喝一种叫做莲子汤的小吃。据说莲子具有养心益肾功效,因此经常饮用可以给予身心双重滋润。而在清朝宫廷中,最为著名的是冰碗这种冷饮,它们通常由甜瓜果藕、杏仁豆腐、葡萄干、鲜胡桃等材料制成,是一种既清爽又美味的事物。
唐代也有供人消暑避寒的地方,那就是凉屋。这类建筑通常建于河岸旁,以水力推动扇轮,使得室内环境保持着微妙而舒适的情调。不幸的是,这种建筑只限于富裕家庭和贵族所享,而普通百姓只能依靠自己简单的手段,比如挂帘子或搭起遮阳棚来保护自己免受烈日暴晒。此外,他们也会使用竹床或竹凳作为座椅,并且放置石枕或玉枕以增添一些舒适感。
南宋时代,有一座名为寒翠堂的地方,在每到夏季的时候,那里的前庭就盛开着红白色的莲花,同时还有茉莉和素馨这样的香花布满殿宇。一阵轻柔的人工风扇吹拂,将这些花香散发得整个殿宇里弥漫着淡雅芬芳。此外,还有大量进口天然香料制作成的小球串悬挂于纱橱上,每当夜幕降临,这些小球便释放出阵阵幽香,让人们沉浸其中,一切烦恼似乎随之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