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话传说故事西湖畔的风雅夜宿
自古以来,游历西湖的风俗便是人们心中的一大快事。那些热爱探险、善于发挥创意的人们,更喜欢把小船当作自己的家,在天光云影之中自由漂泊,不知疲倦地享受这片自然美景。夜幕降临,他们会选择在湖上搭建帐篷,享受星辰下的宁静。
从古至今,有不少人都曾在夏夜的炎热中,乘坐小舟或大船,在西湖里寻找凉爽的避暑所在。在南宋时期,这种习惯尤为盛行。人们会避开那些相对封闭的里湖区域,而是选择占据蒲深柳密处,以获得更好的清凉环境,或是在湖心留宿,一直到黎明才返回。
明末诗人张岱则有着不同的喜好。他喜欢在月色最深、人烟稀少的时候,独自一人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在那样的环境下,可以感受到荷花清香,对梦境产生影响,使得时间显得更加悠长。
明末清初的诗人龚鼎孳有一次农历五月十四日夜,与夫人一起乘坐一艘小画舫游览西湖。那晚天气宜人的风和月亮如洗,让他们感受到了繁星尽敛的大自然之美。他们游玩归来,没有立即上岸,而是在船上煮食菱角芡实,小酌达旦。此时周围已经安静无声,只有四周山峦间传来的绿意盎然的声音,让诗人感慨万千:“千百年西湖风光,这一晚才算由我们独独全部享有了!”
秋季也是一个非常适合登山赏叶、观水的情节。而南宋时期的诗人王洧就曾写道:“塔边分展宿湖船厂,宝鉴开奁水拆毁天。”他描述的是塔旁边水面上的景象。而后来明代高濂也将秋夜泊舟于三塔旧基址列为“幽赏”之一,因为那里可以单独坐在船内,领略落雁争栖竞啄的声音,以及呖呖嘹嘹的秋声,那是一种难以忘怀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