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之下芙蓉依旧民间故事中的典故成语大全及解释忠魂在吊的反复情怀
在永嘉县的仙居乡,有一处名为南崖的地方,也被称作芙蓉崖。这个名字让人们想起了一段充满悲壮和感人的历史。在《永嘉县志》中记载,芙蓉山的形态如同绛红色的芙蓉花,而宋朝时期,陈虞之在这里与元兵作战,最终殉难的有八百八人。
陈虞之是永嘉县芙蓉村的人,他曾经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并担任过广王府的记室参军和秘书省校勘兼国史院。他忠心耿耿地直言不讳,却因为被奸党嫁祸于人,最终被贬回了家乡。
面对外来侵扰和国内矛盾,陈虞之怀抱着忧愤。一天,他带着赵氏夫人登上了芙蓉崖,他们望向远方,只见四周云山缭绕、古意悠长,这景象深深触动了他的心,使他吟诵出了《述怀》中的诗句:“儒冠几扫地,天意竟何如?朝士交游少,山林玩赏多……”
随后,在南宋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陷了临安城,而当他们推进至温州时,陈虞之与族侄们率领族人抗击。尽管众寡悬殊,但他们坚持战斗,不愿轻易投降。当元军逼近到他的家乡时,他选择在芙蓉村后的青石桥上迎敌,以此作为最后的防线。
这段历史充满了英雄气概,如同那首诗中所描写:“柳湿征衫晓出关”,“荒城白剑霜花寒”。陈虞以及他的族人,在这片土地上英勇斗争两年多,最终因幼主赵帝投海自尽而感到前途无望,便决定一起跳崖殉国。最终,他们共计七百八十二人壮烈牺牲,其遗体就葬在南崖旁边。这座地方由此增添了一份肃穆庄严的情调。
至今,在二月初七这一天,当地父老会将从元将手中夺来的金质“总把”印,以及陈虞之的朝笏和圣旨牌摆放在宗祠内供民众瞻仰,为先辈们致敬。在清明节期间,当地居民还会携带老小前往岩下寺洞桥边祭拜这些为国捐躯的英雄,将无尽哀思与悼念献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