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烟水里的民间故事飘散的人类香气与历史足迹
在古代,杭州的酒业曾经繁荣一时,这与西湖清澈的水质是分不开的。西湖自从中唐时期被开发后,其美丽景色自然日渐闻名于世,但当时她的主要价值并不仅仅在于观光游览,而是与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除了用于灌溉和饮用,西湖水还被用来酿造酒。在白居易的一首诗《杭州春望》中,有这样一句:“表旗沽酒趁梨花”,正是在每年梨花盛开的时候,用西湖水酿造出的那款名为“趁梨春”的高档葡萄酒。
到了北宋时期,酒税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在熙宁十年的时间里,杭州每年收取的酒税仅次于京城开封和成都府,是全国第三大收入来源,这也得益于西湖这片好水资源尤其是苏东坡任职期间,他对西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有效措施以保护和治理这个珍贵资源。他在《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中提到:“天下酒税之盛,几乎没有超过杭州。”而要维持这一产业,就必须依赖来自西湖的清泉。如果这些泉源干涸,那么就不得不通过人力去挖掘山上的泉水,每项费用都极其巨大。这足以说明当时对于良好的经济效益而言,如何利用好这片宝贵资源至关重要。
随着南宋建立并将都城迁移到杭州之后,对于各种奢侈品如 酒、醋等需求更大。当时流传着这样的谚语:“要想富有,就赶紧往行在(京城)卖你的产品。”于是,在那个时代里,以酿造美味佳肴著称的地位,使得杭州市区成了全国最大的生产中心之一,即使朝廷也会专门使用来自这个神奇地方的纯净水来制作自己的御用佳肴。而今,在洪春桥附近有一处金沙涧旁建有皇家专用的洒坊,当初甚至一度成为名震千里的“曲院风荷”之一其中的一部分。
然而物极必反,一旦成为“行在”,即便拥有如此繁华的地位,大批官员、商贾、士人云集城市,无形中导致人口激增。他们纷纷争夺沿岸地带建立宫室、别墅以及各种娱乐场所,最终导致原本优雅宁静的地方变得拥挤不堪,不再保持原有的清新状态。短短二十多年间,由此产生严重污染问题,使得原本能用于酿造精美佳釀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再也无法恢复昔日辉煌。一代下的黄金时代,它们最后却未能重振雄风,只留下历史回忆中的遗憾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