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故事西湖烟水飘酒香人物间穿梭的历史情深
我记得历史上,杭州的酿酒业曾经繁荣一时,这与西湖的水质优良是分不开的。西湖自从中唐被开发后,其名声日渐响亮,但当时她主要的“价值”并不在于观赏游玩,而是与国家大事民生相关。除了用于灌溉和饮用,西湖水还被用于酿酒,就如白居易在《杭州春望》诗中所述:“沽酒趁梨花”,正是在每年春天梨花盛开之际酿造出的名为“趁梨”的杭产名酒,因为它是在每年这个时候才酿制出来的,因此有了这样的美称。
北宋时期,酒税成为了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熙宁十年的时间里,杭州一年中的酒税收入仅次于京城开封和成都府,在全国排名第三位。西湖这片好水对当地经济效益影响深远,不仅如此,当时任职于该地区的人物,如苏东坡,对西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提出了有效措施来保护它。他在著名的《杭州乞度牒开西湖状》中提到:“天下酒税之盛,几乎没有超过杭州。”而所有这些高品质的葡萄酒,都依赖于来自西湖供给的一切。这也表明,如果没有一个清洁、充足且稳定的水源,那么人们就不得不耗费巨大的人力去山区寻找泉水,只为满足这一需求。
南宋建都于杭州后,由于朝廷官员、商贾以及士人的涌入,他们对消费品尤其是饮料产生了更高需求。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要想致富,就必须赶紧到行在(即京城)去卖你的醋和酒。”因此,无疑加速了中国最伟大的城市之一——南宋临安成为世界知名 酒类生产中心的地位。而今天洪春桥附近那片金沙涧旁,有皇家专门使用洒坊的地方,最终演变成了现在我们所熟知的是“曲院风荷”,作为那些日子的遗迹之一。
然而,这种繁荣并非长久。一旦成为“行在”,随着八方官吏、商贾、士人云集而至,加上人口激增,一些权贵豪富甚至僧侣们争夺沿岸土地来建造宫室别墅等建筑物,使得原本清澈见底的小小滨江景色变得拥挤不堪,与闹市无异。此情此景导致短短二十年间,小小微弱但却极具吸引力的自然风光竟然因为过度开发而迅速恶化,最终无法再适合制作出那么多令人垂涎欲滴的佳酿!曾经那个拥有众多珍奇美味佳肴的大都会,其以往光耀辉煌的一面再也难以重现,它们那一度显赫的地位,从此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