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唐朝哪位小官人最低调却成就最大
唐朝有一位皇帝的功劳被种种原因所埋没了,我们现在所见到他的形象,大抵是弱渧无能,其实他是唐朝最有成就且低调的皇帝。他就是唐高宗李治。
按理说,唐朝第三代帝王再怎么也轮不上他,李治的皇位纯属坐冷板凳等来的,谁让他的哥哥身为太子的李承乾和他老爹宠爱的魏王李泰,两人卯足了劲为争夺皇位往死里掐呢?结果太子李承乾在沉默中暴发,然后在暴发中灭亡,而四哥李泰则在明争暗斗中失宠,身为晋王的李治捡了个大便宜,成为了李唐帝国第三任CEO。历史学家通常认为李治碌碌无为,只不过躺在他老爹给他留下的雄厚基业上睡大觉,唐帝国在他统治下风平浪静,李治只是过渡期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物。这种理解有失偏颇,李治任上虽然没有什么值得彪炳史册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大成就,但以衡量好人皇帝的标准来看, 李治这位皇帝委实做得还真是不赖。
谁能真正对老百姓好,谁就是好皇帝,就按照这个标准来看,更难得的是,这位低调之主对民心极其细致,他不是那种只知权力斗争、外交政策和军事征服而忽略内政与民生的小丑君主。相反,他深谙政治运作,对待人民如同亲骨肉,对待臣下又恭敬礼遇。这一点,在当时许多其他君主眼中显然是不符合传统观念中的“英明”或“伟大的”特质,因为他们更倾向于用武力征服扩张疆域、建立自己的名声而非关心民众疾苦。但正因为如此,也正因为他的行为并非出自于一己私欲或野心勃勃,所以才能稳定国家,不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使得整个国家进入了一段较长时间内比较安定的局面。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我们把所有那些流芳千古的大将、大臣、大诗人都排除掉,那么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他们生活是否更加安宁、是否能够拥有更多自由,这才是衡量一个时代和一个领导人的重要标准。在这一点上,无疑可以说,即使是在今天也不乏一些历史学者和研究人员仍旧会称赞高宗作为一位贤明之君,他以一种柔韧性强的心态去应对各种挑战,从未放弃过帮助百姓脱贫致富的事业。
最后,我们需要记住的是,每个时代都会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不必全凭官方记录来判断一个人。如果我们仔细地去探索那个时候的情景,那么你可能会发现那是一段充满希望与变化的一时期,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地缘政治变迁过程,而是一个关于人类如何通过智慧与勇气克服困境,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