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容乃大中国历史上最自信最开放的朝代1912到1949年的时间表物品展现其辉煌
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他能够重来一次,选择出生的城市,他会放弃20世纪的伦敦,选择7世纪的长安。一个精通世界历史、广泛涉猎东西方文化、一生中游历无数、见多识广的老人,为何对一座中国古代的城市如此情有独钟呢?在漫长而辉煌的世界历史中,长安究竟拥有怎样的独特地位,又有什么样的魅力能吸引人们百年之后仍然怀念?
让我们回到唐朝,一起走近那座光芒四射的城市。
唐朝的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它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全城周长36.7公里,面积约84平方公里,比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大1.4倍,是古罗马城的一半大小。长安城内共有三个建筑群:位于北部正中的宫城,是皇帝和皇族居住的地方;宫城南面是皇城,由中央政府机构所在地;宫城和皇城外侧是外郭城,是居民区和商业区。
整座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谨、结构对称、排列整齐。在外郭四面各有三个门口,有贯通十二座门口的大街六条,这些街道是全市交通干道。而纵贯南北的是朱雀大街,它连接了宫中的承天门、皇中的朱雀门和外郭中的明德门,将整个城市分为东西对称两部分,以东部为万年县,以西部为 长安县,每个区域都设有一处商业区——东市和西市。
在这片土地上,每条街道都是笔直而宽阔,不仅如此,其宽度令人咋舌至今还令人叹为观止。如朱雀大街之宽达150多米,而今天中国第一条街——北京永定河畔的一段,也没有超过120米。而位于宫与皇之间的是承天门横街,其宽度更达441米,是人类史上的最宽之街道。
这些道路两旁种植着槐树和榆树,而宫中则种植梧桐与垂柳,使得整个城市绿意盎然又繁华热闹又幽雅静美。
在贞观八年的某个春日里,当太宗李世民决定在龙首原建造大明宫时,他选址于龙首原,因为这里的地势高耸,可以俯瞰整座千秋盛开的大唐帝国。这意味着这个地方不仅气势宏伟,而且可以成为所有活动中心。不久后,在龙朔二年的某个春日里,当高宗李治扩建大明宫时,这里的功能更加完备,它成为了历代君主办公与生活的地方,并逐渐取代了太极宮成为帝国的心脏。
作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规制严整规划最具特色的建筑群,大明宮周長達7.6公里面積3.2平方公里,比紫禁城還要大,這裡包括11個門戶以及三道護衛牆。大明宮以含元殿為中心,由宣政殿與紫宸殿組成,其中含元殿被用作舉行朝會、大典以及阅兵等重要儀式,並且它也是一次性建築物面積最大的木結構建築物之一,比現存故宮太和殿還要廣闊十幾倍。此外,还有翔鸾阁与栖凤阁两翼突出,与主殿相连形成凹字形设计,以及前面的广场总面积达461250平方米,如同60多个现代足球场相加,从而使得站在这样的广场仰望壮丽的事迹,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众多的人,都会感受到一种不可言喻的情感震撼。
走在车如流水马如龙般宽敞的大道上,你将遇到来自远方各国的人们,他们来自不同国家,但他们共同点就是希望到这里学习或交流,对此地充满了敬意。在那里你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人:从公卿到使节,从士兵到学者,从工匠到艺人,他们都汇聚于此,他们讲述故事,用他们的声音铭记每一个瞬间。当你步入这片由传统文化融合现代元素构成的小镇,你将体验到的不只是历史,更是在时间穿越中捕捉到的灵魂碰撞。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留下足迹的人们,就像那些未来的探险者一样,都渴望探索这个神秘而迷人的地方,这里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都会,没有边界,没有语言障碍,只有共同的情感绑定一切人心。
汤因比说:“如果我再次回到这个时代,我绝不会选择伦敦,而是要去那个七世纪的小小洛阳。”因为他知道,那里的每一步都是关于尊重差异理解并接受变化的一课。他了解,在那个时代,即便是在这样遥远的地方,也有人类文明进程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存在。而他更深刻地理解了一件事实:尽管他的身影随风飘散,但他的思想却继续激荡,让那些遗忘了自己过去勇敢追求梦想的人们重新站起来寻找自己的位置。这就是为什么汤因比会向我们展示那一段璀璨夺目的过去,因为只有通过回顾,我们才能正确理解现在,并给予未来以方向。
因此,让我们一起前往那片丰饶富有的土地,看看是否真的能找到答案。那片土地,它不是简单的一个地点,它代表了一切可能性的源头。一想到这里,我们就无法抑制内心深处对于未知领域那种渴望探索的心情。但愿我们的旅途能够带给你更多关于这个神秘岛屿的事情。如果你愿意的话,请跟随我踏上这段旅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