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哪个皇帝颁发的免死铁券最荒唐无稽
在古代,皇帝颁发的“免死铁券”虽看似神圣,但其实际价值却如同浮云。臣子们收到后必需假装深受感动,跪拜恩赐,却心中暗自不安。这份刑罚豁免权,只是一纸空文。在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拥有此券的人最终未能逃脱厄运。
汉朝刘邦起家时,为笼络功臣,便创制了最初的“丹书铁券”。这份奖状承诺:“使黄河如带,泰山若砺”,意味着功臣及其子孙将享有荣华富贵。但事与愿违,淮阴侯韩信竟因谋反被杀,这铁券转瞬即逝。
唐朝时,“铁券”工艺更是精细化,以嵌金为特色。吴越王钱镠家的铁券高三尺宽一尺五,是如此壮观,其内容也极具权威:“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然而大唐晚年乱世来临,这些特权仅成泡影。
明朝朱元璋建国后,大量颁布“免死铁券”,但这些证件并不安全。多数写明除谋反外的一切死刑都可豁免,但朱元璋晚年屠戮开国功臣,将曾得过免死者一个不留,使这些证件变得毫无意义。
清代废除了这一制度,却产生了另一种形式——“八大铁帽子王”,他们享有各种特权。但实则多半命运凄凉,如代善出卖儿孙活至66岁,其余几位横遭非难,不久即寿终正寝。显然,无论是何种形式,“免死金牌”都不过尔尔,一纸空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