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乐队主唱探寻梨园之源皇帝的文化遗产与社会影响
我曾经好奇,梨园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是唐朝的哪位皇帝创建的?据了解,梨园对后来的元杂剧、明清章回小说产生了很多的影响,因为唐玄宗常常上台扮演丑角,所以在梨园中,通常以丑角为班主或领导,而玄宗亦被称为梨园鼻祖。到了现代,也有很多戏曲艺术工作者称自己为梨园子弟。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可知,为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園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園界或梨園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園。
史载,唐明皇选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将其号“皇帝桃源”。宫女数百亦居宜春北院,是这段历史发轫之始。
现代人李尤白撰写了《桃源考论》,其中考证了桃源(即今名)来历。在当时,那里只不过是一片果木林地,与枣、桑、樱桃等其他果树并列。而这些果木林地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地方。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没有特别说明,这些地方都可以被视作一部分文化遗产。
李隆基、高适、雷海青以及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音乐家或舞蹈家的职务,他们不仅才艺极高,而且还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一诗中,以赞美公孙大娘豪迈奔放的手法表达出对她的敬仰,并且提到,她们对于周围人的影响力巨大,就像雷霆一样震撼人心一样。而且,在那首诗序言中,他还提到,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由于看了公孙大娘的一次表演,他之后书法技巧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这个盛世期间(712-756年),封建经济和文化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文学家和诗人们,在舞蹈和音乐领域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是“桃源”,它就在这个时代孕育出来,它庞大的编制男女兼备,其中包括皇家音乐学院,对世界来说,无疑是一个罕见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