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的小故事丰坊中的韵味
丰坊,明代书家,以字存礼、人翁闻名。生卒年不详,出身于鄞县(今浙江宁波)。嘉靖二年(1523)中进士,历任南京吏部考功主事等职。他的书学渊博,以枯笔著称,腕力强劲,但风格稍显简约。时人詹景风评价其书:“五体并能,诸家自魏晋至国朝,无不兼通。”他擅长草书,并精通篆刻和山水画。此外,他晚年因疾病而影响了手势,有些作品在行笔上略显不足。
丰坊留下多部著作,如《书诀》、《古书世学》、《春秋世学》、《诗说》,其中《谦斋记卷》(嘉靖二十七年版)以竖行28.2厘米的墨迹流传至今,被收藏于日本京都妙智院。这件作品展现了作者黄庭坚的笔意,但取法自然,使得作品充满神韵和淳厚之美。在细致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模仿黄庭坚的习惯外,还有丰坊独特的特色。他在运笔时结合慢、稳、重,不仅收锋峻爽,而且利落大方,从而增添了一种明快的节奏感。
丰坊注重作品中的“行气”,使得每一行之间互相呼应,间距和谐,让读者感受到开阔与舒适。此外,这样的空间也为点画提供了展示舞台,使整个作品呈现出一种平衡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