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黄梅戏女驸马的沉默守护者
在一个偏远的山区,年轻的徐志远开始了他的音乐之旅。他用自己的方式学习乐器,如二胡、口琴和笛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逐渐掌握了音乐创作技巧,并且有幸加入了一家剧团,成为了鼓手。
徐志远并没有放弃对学业的追求。在21岁时,他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作曲、配器和指挥工作。1981年,他通过激烈竞争考入了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这是他向文化艺术领域迈出的一大步。
毕业后,徐志远选择回到了故乡,与黄梅戏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参与创作了一些重要作品,比如1991年的《红楼梦》和1998年的《秋千架》。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他的才华,也为当代戏曲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元素。
除了艺术创作,徐志远也致力于学术研究。他撰写了一系列论文和著作,如《黄梅戏通论》的音乐章节、《试论程长庚对京剧音乐的贡献——兼及皮黄腔在安徽的合流》等。此外,他还担任过一些重要编纂工作,如《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安徽卷》的责任编辑。
徐志远认为,黄梅文化是一种质朴、青春、通俗而又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它既是宝贵财富,也需要不断地创新,以适应多元化时代背景。他呼吁年轻人重新关注民族艺术,并提出了创新与传统相结合的策略。
至今为止,徐志遠留下的丰厚遗产包括一系列经典作品:舞台剧《红楼梦》、《秋千架》、《风雨丽人行》、《孔雀东南飞》,影片《徽商情缘》、《母老虎上轿》,电视剧《貂蝉》、《朝霞满天》、《平湖秋月》,以及儿童剧《男子汉行动》的歌舞版。此外,他还获得了一系列荣誉奖项,为他的事业增添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