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远黄梅戏中的花之谜
在山区的闭塞生活中,徐志远的文化生活相对贫乏,但他却自学成才,掌握了乐器演奏和音乐创作。高中时期,他开始尝试作曲,并逐渐被剧团发现,最终成为了一名鼓手。随着年龄增长,他不仅能够独立完成作曲、配器、指挥,还能写出小戏,这些作品受到了演员们的欢迎。
1981年,徐志远考入上海音乐学院戏曲作曲进修班,此后他放弃留校机会回到家乡,专注于专业黄梅戏作曲。在此期间,他参与创作了多部重要作品,如《红楼梦》、《秋千架》等。此外,他还致力于将其他音乐元素融入黄梅戏中,为当代戏曲注入娱乐和喜剧性。
除了创作工作以外,徐志远也进行学术研究。他发表了多篇论文,如《黄梅戲通論》音樂章節、《試論程長庚對京劇音樂的貢獻——兼及皮黃腔在安徽的合流》、《黃梅戲角色的音色造型》等,並担任《中國戲曲音樂集成安徽卷》的責任編輯、岳西高腔分支主編。
他的主要成就包括获文化部第二届文华音乐创作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两次)、国家文化部文华大奖、国家广电总局华表奖以及飞天奖。此外,他还曾获得中国文联第八届中国戲劇節優秀音樂創 作獎、中國戲曲音樂學會上海年會論文獎和安徽省第二届社科成果論文獎。
通过这些经历和成就,我们可以看出徐志远是如何以其非凡的事业和卓越的艺术才华,为黄梅戏做出了贡献,同时也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视角。他的故事提醒我们,无论是在传统艺术还是现代文化中,都需要不断地探索与创新,以适应时代变化并保持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