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从1298到1358诗词生涯跨越千年
郑玉:一位跨越千年的诗词大师
在元朝的清风徐来之际,1298年出生的郑玉,以字称子美,其人杰地久,徽州歙县的名士之一。他的生命旅程绵长至1358年,在惠宗至正十八年的岁月里,他以六十一岁的高龄告别了这个世界。
自幼敏慧好学,他如饥似渴地追求知识。在成长的道路上,他博览群书,尤其对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不仅是乡间的一位教授,更是一位知名学者,被誉为师山先生。他的门下弟子众多,每个人都被他深邃而严谨的教诲所吸引,他们争相前来聆听和学习。
郑玉隐居于东南神山——覆船山(主峰搁船尖)的草堂十余年,那里的宁静与自然成为他创作诗词的地方。在那段时间内,他完成了许多作品,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遗产。
然而,当明军到来时,郑玉并未放弃自己的信念。他坚定地选择了自缢身亡,而不是屈服于外来的侵略。他的遗作《师山文集》和《周易纂注》等,都被后人传颂,并收录入四库全书中。
作为一代文学巨匠,郑玉不仅文章才华横溢,而且思想独立、不凡。他曾经写过一句著名的话:“何时四海收兵甲,还向师山理旧书。”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对文化传承和知识尊重的态度。
同郡程以文曾评价说:“制行高见道明”,表达出了对郑玉卓然自有家言的一种敬意。尽管时代变迁,但 郑玉留下的足迹依然历历在目,是我们今天仍能学习和启发的一个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