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王安在东周的自然风光中寻觅春秋与战国的边界公元前226年
我是韩王安,执掌着一个即将被侵蚀的国家——韩国。在公元前238年,我继承了这个王位,那时的韩国已是七个诸侯国中最为脆弱的一员。我的统治持续了九年,最终成为这片土地上的最后一位君主。我对秦国既有畏惧又充满仇恨,畏惧的是它强大的军事力量,而仇恨则源于它的傲慢态度。当秦军入侵赵国时,我心中的矛盾更加复杂:既希望秦军失败,又担心赵军难以抵挡。
公元前234年,秦将樊於期攻占了赵国的平阳和武城,这次战役导致赵军损失十万人,其中包括著名将领扈辄。在这种情况下,我急令我的顾问韩非上书给秦国,以求他们不要进犯我们的土地。然而就在不久之后,公元前233年的消息传来:樊於期继续在赵境内作乱,从上党直至赤丽和宜安,再次威胁到赵都邯郸。为了应对这一威胁,赵王调回了一位曾经防御匈奴的大将李牧,他几乎让全副武装的秦军付出了巨大代价,只剩下樊於期带着少数卫兵逃到了燕国。
听到这些消息后,我深感振奋,因为这让我认识到,即使是强大的秦朝,也并非无敌。我相信,在诸侯之间,有足够多的人可以与我们共同抗衡。这番鼓舞人心的话语来自一群从赵来的使者,他们用这样的言辞说服了我,让我如同春日里轻松舒缓。
然而,当我得知这些话语时,却未能真正醒悟过来。我开始信任那些夸大其词的话语,不再担忧秦帝国对我们的威胁,而是我决定倒向与我们有同样历史渊源、地理相连的赵國,与之结盟共同抵抗强大的邻居。这场联盟听起来似乎很美好,但却忽略了潜在危机,并且过于依赖外力而忽视自身实力不足的事实。
就在此刻,一位名叫李斯的人从远方来到了我的宫殿。他通过一封含有严厉措辞的信件提醒我,要么迅速派遣使者前往谈判,要么准备迎接可能降临的问题。但当他完成写作并递交给我看后,我仍旧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我坚持认为,我们已经拥有足够多的手段保护自己,不需要担心其他国家干预。而实际上,这种自负最终成为了我们灭亡的原因。在公元前230年,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遭受了最终命运的地球震撼——被征服、被分割成小块,并且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