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巢起义简介 加速大唐走向灭亡的沉重一击
黄巢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相当重要的的农民起义运动,是对王仙芝起义的延续,是唐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直接打击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统治,冲击了封建最高统治者,导致唐末国力大衰,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公元874年底,王仙芝在长垣举起农民起义的大旗,几天之内,竟有千人响应。黄巢闻讯,惊喜万分。他立即带领私盐贩子和兄侄黄揆和黄恩邺等八人在冤句(今山东菏泽市西南)起兵,响应王仙芝。起义队伍十几天就发展到几千人,与王仙芝在曹州会师后,两军合一,兵力达到万人之众。
黄巢不仅为人正直、志向远大,而且颇有军事指挥才能。黄巢军最初东攻沂州(今山东临沂)不克;转攻河南,攻占阳翟(今河南禹县)、郏城(今河南郏县)等8县,进逼汝州,直指东都洛阳。王仙芝部属王镣是宰相王铎堂弟,他为王写信给蕲州刺史裴偓,表示愿意接受“招安”。是年年底裴偓诱降王仙芝,愿授左神策军押牙兼监察御史之职。黄巢闻知后坚决反对。他大骂王仙芝:“始吾与汝共立大誓,横行天下。今汝独取官而去,使此五千余众何所归乎?”(《资治通鉴·巻第二百五十二》)。随后黄巢又以杖击王仙芝头部,致其头破血流,其众喧哗不已。唐乾符五年(公元878年)二月,王仙芝在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兵败被曾元裕部斩杀,余部奔亳州(治今安徽亳州市)投靠黄巢,推黄巢为黄王,自称“冲天大将军”,转战黄淮流域,又进军长江下游一带。
黄巢自从与王仙芝后,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八月,巢击败曹全晟,采取灵活多样的战略战术,一路上逢山开路,遇水搭桥,连战连胜,向所披靡,顺利度过淮河、跨过长江。淮北形势紧急,扬州太守高骈慑于其威势,坐守扬州,保存实力,各州县望风而降。十月,黄巢攻陷申州(今河南信阳),入颍州(治今安徽阜阳)、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徐州(治江今苏徐州)、兖州(治今山东兖州)。十一月,黄巢至汝州,十七日攻下东都洛阳,直逼长安。公元881年1月8日五月,唐僖宗带随从宦官田令孜等仓皇逃奔四川成都;留守东都的刘允章率百官迎接;十多天后从洛阳挥兵西进,仅激战六日,十二月初三,攻下潼关(今陕西潼关东北),初四攻下华州(治今陕西华县),后抵霸上。
中和元年(公元881年),黄巢军进入长安,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众迎接黄巢大军进城。广明元年十一月(881年1月16日),即位于含元殿,建立了大齐政权,年号金统。
此时的唐朝皇帝虽然败走他乡,但黄巢只在长安享受了四个月的皇王安稳日子,便被唐朝节度使郑畋、程宗楚十万人马包围,黄巢无奈,撤出长安。公元884年,黄巢攻打陈州不下,又被唐军层层包围,无法突围,于是拔剑自刎。黄巢战死后,黄巢从子黄皓率残部流窜,号“浪荡军”。昭宗天复初年,进攻湖南时,为湘阴土豪邓进思所伏杀,至此为止,叱咤风云的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军,终以失败而告终,为后世留下不尽滚滚哀思。
黄巢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祖父让他为菊花诗连句,黄巢思索半天后,口应曰:“堪于百花为总首,自然天赐赫黄衣。”巢父怪罪他狂妄,欲击打黄巢。黄巢的爷爷说:“孙能诗,但未知轻重,可令再赋一篇。”黄巢答应后,不假思索,出口成章。诗曰:“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由此看来,黄巢从小就志向高远,豪气冲天,不同于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