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梁启超是如何理财的

梁启超是如何理财的

说到梁启超,第一反应是戊戌变法,但梁启超到底是怎么样的人呢?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梁启超很会理财。

储蓄节流

梁启超,平时作风俭朴,除了在发表全国政论电报、子女求学上开支大,个人支出较小,更谈不上挥金如土了。

无论是什么情况,他都能给家人“稳稳的幸福”,哪怕是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日本,都仍然可以保证家中开支,他写信给妻子:

“所存之银,望常以二百金存于大人处,俾随时可以便用。”

他还提早给子女出国留学做了规划。梁启超有九个子女,基本都出国留学了,这多亏了梁启超的提前规划。他支持孩子出国留学,给子女留足了留学准备金。

“庄庄的这笔留学金今年不用,留到留学最末的那一年给他。便是达达、司马懿、六六的游学费,也想采纳你的陈条,预早明年替他们储蓄些。”

即便是病重卧床,他依旧不忘记给新婚的梁思成规划游学路线,以期对儿子研究建筑学有帮助。

我们都听过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它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起着降低风险的作用。

同理,家庭储蓄,要准备好存款保证金,当出现变故或者重大事件时,便能用得上,从而提高家庭抗风险能力,提高家人幸福感,不用时刻处于担忧之中。

从长远出发做投资

梁启超是个斜杠青年,很懂得规划未来。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工资、写作与投资,也可以说是主业副业一把抓,还搞得红红火火。我们一起来算算梁先生的经济账:

当时一般职员的月收入是8元左右。梁启超当时的收入来源:一是工资,当清华教授时月薪400元,任袁世凯政府总长时每月津贴是3000元。

二是稿酬。他的稿费,是很高的。初年,商务印书馆版税最高,梁启超的版税属于其中排行前列的水平。

在书局和报社,梁启超以提供文稿作为“技术股”,获得分成。放到现代,他就是妥妥的新媒体大V,粉丝千千万,就连毛主席都曾经是他的粉丝。人随随便便千把字儿,就是普通人几个月的工资;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演讲的讲课费啦等等。

“《庸言报》第一号印一万份,顷已罄。果尔则家计粗足自给矣。”

三是股票和投资实业的收入。他是天津中原公司的股东,同时还投资了其他实业,这给他带来不菲的收入。他在给女儿的信里写道:

“有二万内外资本去营业。”“今年家计总算很宽裕,除中原公司外,各种股份利息都还照常。”

培养子女的理财观念

梁启超自己擅长理财,早早的懂得复利的功效,也不忘记培养子女的理财意识。在他流传下来的《梁启超家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不厌其烦的罗列各类支出流水,引导子女思考,认识到挣钱不易,并建立良好的理财观念。

他向大女儿推荐经济学课程,教导子女购买国债等理财产品。外出北戴河度假,他看中了当地的房子,给孩子们写信预言房价必涨,不会亏本。他在家书中对房子的具体情况、购房的考虑因素、开支收益情况与孩子们仔细讨论,也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孩子们与父亲建立了亲密的亲子关系,同时也学习了理财知识。

“汝学中央银行制度大善大善。”

“你们定要将息做本再添卖”。

“房子门前直临海滨,地点极好”,“我想我们生活根据地既在京津一带,北戴河有所房子,每年来住几个月,于身体上精神上都有益”……“将来地价必涨,我们若转卖也不致亏本”。

梁启超交给大女儿的海外投资收益很好,仅仅几个月便翻倍。梁启超很高兴,写信夸奖女儿能干,必须说,女儿的理财能力,和梁启超从小的理财教育分不开啊。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中国民间故事十...
在中国民间故事中,末端小神石爷的传奇故事广为流传。据说,在明光市三界镇,有一个文人因其爱好文学而被称为石爷。他曾于少年时期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每次都未能成...
战史风云 黄梅戏简介吴红...
一九年毕业于安徽黄梅戏学校,擅长扮演须生角色,同时也精通丑行和小生。他的表演充满真实感,善于观察和刻画各种不同的角色类型,以其出色的唱功著称。他拥有浑厚的...
战史风云 神话传说百态真...
为何神话故事依然如此流行? 在遥远的古代,人类通过口头传承留下了一系列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这些故事被称为神话。它们不仅仅是娱乐,而是一种智慧的结晶,蕴含着...
战史风云 明朝名人传姜瓖...
姜瓖,明末清初的著名将领,以其在战场上的英勇和坚定的忠诚而闻名。出生于陕西榆林的一个军事世家,他的长兄姜让曾担任过陕西榆林总兵,而弟弟姜瑄则是山西阳和副总...

强力推荐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