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范宽代表作有哪些

范宽代表作有哪些

范宽早年师从荆浩、李成,后来他觉悟到应当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因而长期生活于陕西华山、终南山等处,观览云烟惨淡风月阴霁的微妙变化,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强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寒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被后人称为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画上的大山巍然矗立,浑厚壮观,具有压顶逼人的气势。

北宋后期画家王诜将李成与范宽的山水画相比较,喻为“一文一武”,说明范宽的山水形象与李成的烟林情旷、气象萧疏的情调体貌相反,而别具风格。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也认为“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座外”。并与两位师长并称北宋初年的三大家。范宽的作品多取材于其家乡陕西关中一带的山岳,雄阔壮美,笔力浑厚。注意写生,多采用全景式高远构图,著名书画家米芾在其《画史》中说“范宽山水,显显如恒岱”。

范宽善用雨点皴和积墨法,以造成“如行夜山”(《宣和画谱》)般的沉郁效果,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元朝人汤垕星评价称“范宽得山之骨法”。但是米芾认为范宽用墨过浓,“土石不分”,是其缺点,但是这是范宽独有的风格。

范宽还善画雪景,是其一大创造,被誉为“画山画骨更画魂”。所画的崇山峻岭,往往以顶天立地的章法突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山麓画以丛生的密林,成功地刻画出北方关陕地区“山峦浑厚,势状雄强”的特色,被誉为“得山之骨”,“与山传神”。

雪景寒林图图中描绘了一群伟峰耸立,浑厚雄壮;寒林萧萧,幽深枯硬。画面的最前方是寒水深湛,寒林以外可见岩渚汀州,错落有致。此幅作品画面宽大,气势磅礴。画面中树木、山峰是景物中的主体,两侧村庄、山峦、小桥则是陪衬之物。但此画整幅作品全用圆钝无细尖的笔画成,显示出一种古拙敦厚的风貌。

代表作品

由于年代久远,范宽的真迹现存并不多,但是仅存的数件均为精品。如溪山行旅图、雪景寒林图、雪山萧寺图等等。《雪山萧寺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表现大雪覆盖下的深山幽谷,点缀以古寺、关隘、寒泉及行旅情节等。皴笔不多而健硬有力,章法严整而有变化,墨色染出阴霾的天空,益加衬托出雪岭高寒的气氛。

《雪景寒林图》(天津市艺术博物馆),也以沉稳老辣的笔墨,画出雪后北方山川奇观。山势嵯峨,岩壑幽深,近处树木形象甚有姿态,平远处亦有峻岭起伏,折落而有气势。范宽画山峰善作冒雪出云之势,由此二图中可见其面貌。

《溪山行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绢本,水墨,纵206.3厘米,横103.3厘米。画中巨峰巍然耸矗,山涧中瀑布直泻而下,峻厚的山峦长着茂密的林木,岩石皴纹历历可辨,显示出一种逼人的磅礴气势。山脚下雾气迷蒙,近处大石兀立,老树挺生,溪水潺潺。山路上有旅人赶着驮队走过,人畜虽皆画得其小如蚁,然却真实生动,使人仿佛能听到驴蹄得得之声。

《溪山行旅图》堪称台北故宫三宝之首。它是存世系于范宽名下的山水画中,最受肯定的真迹,被誉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自诞生以来影响了古今众多画家。《溪山行旅图》的影响不止于中国。上世纪六十年代,台北故宫组织了一次中华古艺术品赴美巡展,引起的轰动不亚于那一年的“阿波罗登月计划”。知名中国艺术史学者、耶鲁大学艺术史系荣休教授班宗华,就是当时受《溪山行旅图》吸引,立志研究中国艺术史的。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时白林黄梅戏女...
我在1953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专修班。离休前,我曾任安徽省黄梅戏剧团的副团长,安徽省艺术研究所音舞室的主任,以及中国戏曲音乐学会的会长。我还担任了中国音...
战史风云 帝影幽秘揭开历...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一段被人遗忘、被尘封的故事,它们是“帝国野史趣闻”的精华。这些趣闻不仅仅是一些轻松愉快的小事,而是深刻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人文关怀和社会...
战史风云 神秘动物照片曝...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关于未知生物的传说和故事层出不穷。无论是古代文明中的怪兽、还是现代科学探索中的未知生物,都激发了人们对自然界奥秘的无尽好奇。近年来,一...
战史风云 历史上最残暴的...
历史上最残暴的帝王:权力与血腥的统治者 在历史长河中,有些帝王以其残忍无情的统治方式留下了深刻印记。这些君主不仅对臣民进行了无数次屠杀,而且往往还将自己的...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