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
【注音】wài qiáng zhōng gān 【成语故事典故】春秋时代的晋献公死后,晋公子夷吾结束逃亡生活,回到晋国继承王位当上了国君。 在夷吾的逃亡生涯中,曾经答应过秦穆公,若是有一天夷吾能够有机会回国当上国君,夷吾就把五座城镇割让给秦国,当作救命之恩。可是,当上国君之后的夷吾并没有实现诺言。 后来秦国发生饥荒,晋惠公也没有伸出援手帮助秦国,秦穆公为此怀恨在心。后来,秦穆公发兵攻打晋国,很快就打到晋国的一个城镇,为了抵抗强大的秦军,晋惠公亲自领兵反抗。他下令拉战车的马,一定要用郑国的骏马。有位大臣看到,连忙对晋惠公说:“郑国的马看起来虽然很强壮,但是实际上却很虚弱,打起仗来一紧张就会不听指挥。 到那时,进退不得,大王还是不要做此决定吧!”但是晋惠公一点都不愿意听大臣的劝告,果然,没多久晋惠公的马车就不听指挥,而晋惠公一下就被秦军捉住,当了俘虏,晋国因此而大败。 【出处】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左传·僖公十五年》 【解释】干:枯竭。形容外表强壮,内里空虚。 【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空架子 【近义词】外刚内柔、外方内圆 【反义词】外柔内刚、外圆内方 【成语造句】 ◎到了帝制时期,罗马已经外强中干,征服性的战争愈来愈少。 ◎但野心家都是外强中干、色厉内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