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刘备借荆州的历史评价

刘备借荆州的历史评价

刘备借荆州,是三国历史中的著名事件。作为一个历史典故,还演化成一句著名的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家喻户晓。

又由于《三国演义》的影响,一般给人的印象是,整个荆州都是刘备不劳而获,从孙权处“借”来的。《三国演义》第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就是这样描写,周瑜千辛万苦打跑曹军,结果为人作嫁,城池尽被诸葛亮偷袭占领。

其余江南四郡,兵力空虚,也是手到拿来。周瑜被气得,小说中周瑜说:“吾等用计策,损兵马,费钱粮,他去图现成,岂不可恨。

既然借荆州(或借江陵)都不大可能是事实,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说法呢?由于所有与之相关的说法都源于东吴人的传记,会不会是东吴制造的,其目的在于为东吴偷袭荆州制造理由?有人认为:偷袭荆州是不需要理由的。

东汉末三国是一个强权时代,汉朝皇帝没有了权威,谁的势力大,谁的军队能打,谁就有理。曹操消灭了那么多军阀和地方长官,并没有为之制造理由;刘备以仁义著称,但进攻四川刘璋时也没有制造什么合理的理由。所以,按当时的逻辑,孙权夺了荆州,就算胜利,没必要捏造什么“借”的。

但是,即使是当时的强权时代,名义上的荆州还是归属朝廷册封的荆州牧,而刘琦死后荆州牧是刘备,东吴为了不给后世留下撕毁同盟、偷袭荆州的名声,杜撰出借荆州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三国志》为何只在吴传中记载有借南郡一说,在蜀传中却只字没提呢?就连刘备当上荆州牧吴传蜀传记载也不相同,所以吴国史官为了美化夺荆州一事而加上“借荆州”一说也确实合情合理。

之后刘备又将: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给了孙权,要是东吴真是重视同盟深明大义,便可就此罢手,唇齿相依,不在进攻荆州,而事实上东吴还是趁机偷袭了荆州,所以说可见东吴早就惦记荆州全郡,并很有可能编造出“借荆州”一事来说明东吴是有理有据的取回荆州的。

这理由是存在的,就是偷袭荆州在东吴内部可能有人反对。至少有两种人。一种是如鲁肃那样有着长远战略远光的高人;另一种则是反对在偷袭荆州后不得不向曹魏称臣的武将。

民间有个歇后语:“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给世人的印象是,刘备在耍赖,借东西不还。人们错认为他借的是整个荆州,事实并非如此。东汉末年,刘表占据荆州。荆州地处长江中游,这里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经济文化都比较发达。而且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向西可以进取益州,向东可以进击江东。

荆州一主要有七个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长沙郡、零陵郡、武陵郡、桂阳郡),赤壁之战后,由魏、蜀、吴三家瓜分:曹操吃了败仗,还保有北面的南阳、襄阳两郡;孙权出力很大,但只得了南郡、江夏、武陵(武陵蛮夷反乱,攻守城邑,乃以盖领太守。)三郡;刘备最多,得了荆州的江南三郡——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太守,为备所攻劫死。子祎,事见魏武本纪”“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

标签:

上一篇 目录 下一章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历史故事网我亲...
在这个世界上,历史总是像一张巨大的网,将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人物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我有幸拥有这样一张网,它不仅仅是一张普通的网络,而是一张充满了故事和传奇...
战史风云 北宋名将铁血长...
铁血长城上的英雄们 一、北宋名将的辉煌:战略之巅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宋名将如同闪耀的星辰,他们不仅是军事家的典范,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以智慧和勇气...
战史风云 中国历史趣事古...
他们的休闲生活是怎样的?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历代君主们不仅掌握着国家大权,还有着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除了政治和战争之外,他们也拥有许多个人兴趣,这些...
战史风云 书卷里的小说家...
书卷里的小说家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对比分析朱自清和王安石两人的生活轨迹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海洋中,有着无数的著名作家,他们以自己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又一个动...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