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金丝楠木大盗是不是真的从陵墓里搬家他用它做了什么趣事儿
在清朝时期,关于乾隆帝和明十三陵的故事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据说,在修缮明十三陵的时候,他采取了拆大改小的做法,从明陵中运走了许多材料,这些材料“拟运回京城,以备各工取用。”
这些材料的最终用途现在已经很难确定,但有个谣言在民间流传,说乾隆为了制作自己的棺材,就从朱棣陵墓中偷偷拿出了金丝楠木。金丝楠木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木材,它不仅坚硬且耐腐,还散发出淡淡的清香,是皇家的首选建筑材料。
根据《五杂俎》中的记载,金丝楠木树生长于四川、贵州等地,其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的地宫材。然而,由于其生长极慢,一棵小苗要成活可用的材质至少需要两百年的时间,因此它也极为稀少。
那么,乾隆是否真的因为金丝楠木短缺而干涉朱棣陵墓呢?确实,在1785年,当乾隆巡视明十三陵时,他发现这些古老建筑多处损毁,便下令进行修缮。但这次修缮并非全面翻新,而是采取了一种叫作“拆大改小”的方式,即将一些用于维护结构稳固的大块石头砖换成更轻便的小块,这样既节省了物资,又能保持整体结构完整。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减少了使用大量原料,而且还多出了一些可以运往京城利用的小件材料,其中就包括那些珍贵的金丝楠木。在这次修缮过程中,从朱棣陵中运出的大小楠木共238件,有人猜测其中可能有一部分被用于打造乾隆自己未来的棺材。
但实际上,裕陵即清代皇帝之所以没有再次使用其他来源获得的更多金丝楠木来打造新的棺材,也许是因为裕陵已建好,并且已经充分利用过当时所有可用的资源。而对于一个自称十全老人的骄傲皇帝来说,再寻找一次这样珍贵资源似乎并不必要,更何况他的生命安全和尊严都由无数人保护,他们自然不会让主子遭受任何风险或羞辱。因此,可以认为这个谜题其实并没有答案,只不过是一个历史上的趣闻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