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典故事风雅钱塘中的湖光一曲动诗情
在南宋时期,西湖的孤山以南,每当黄昏降临,《水灯》便会在施食亭(现已不存)附近浮现,其红光如紫宝石般耀眼,从施食亭向西泠桥移动,然后循环返回。风雨交加之夜,《水灯》的亮度将增强,而遇到皎洁月光,它则显得柔和。在电闪雷鸣的瞬间,这些《水灯》竟与闪电争辉相互照映。当年,有位书法家金一之居住于湖西庆山顶二十多年,每年都能目睹这奇特景象。周密在其笔记《癸辛杂识》中提及了此事,并认为这些《水灯》即为《湖光》,后世又有明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进一步阐述。
苏轼早已在他的组诗《夜泛西湖》中描述过这份神秘的“湖光”,他将其视作非鬼非仙之间的一种特殊存在:“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湖光非鬼亦非仙,风恬浪静光满川。须臾两两入寺去,就视不空茫然。”
然而,当时的人们无法理解这种科技水平高超的发光装置,它们似乎能够自行移动并与闪电共鸣。而清初,一些人再次见证了这些“湖 光”。陆次云记录道,在顺治九年的夏季,他和洪升一起冒着雨风游历西湖,在夜半时分,他们看见了一串串红色的点点,在雨中闪烁前进,不断地改变位置。此后,又有海宁人查人英写下了类似的经历,但他怀疑可能是由鱼人们使用的捕鱼工具——一种类似探照灯的捕鱼装备。
近代以来,由于现代城市化和科技发展导致各种灯具林立,对于寻找真正意义上的“ 湖 光”而言,人们感到迷惑和困难。这一谜团至今仍未被解开,是不是真的就像苏轼所说,那些传说中的“ 非鬼非仙” 在我们这里留下了自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