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中国历史野史趣闻清朝妃子穿的花盆底鞋除了好看还有何深意
在清朝的宫廷中,嫔妃们的鞋子不仅美丽,更是有着深远的象征意义。今天,我们将探索这些所谓“花盆底”的鞋子的秘密。
对于很多人来说,小脚似乎是所有女孩都应该有的标志,但在清宫剧中我们看到的嫔妃们双脚露出来时,都是正常大小,这与史实相符吗?实际上,这正是因为清朝入关前为游牧民族,其女子没有裹小脚的传统。而当他们开始统治中国后,对于汉族女子缠足这一习俗感到反感,因此禁止了满族女子缠足。因此,八旗中的女孩从未进行过这种操作。
《新还珠格格》中的民间丫头小燕子摔掉了乾隆和皇后的花盆底,这一幕让人印象深刻。但问题来了,那么难穿的鞋子又有什么用呢?它们里面竟然有那么多讲究?
关于花盆底鞋的起源,有这样一种说法:过去满族妇女为了给前线打仗的丈夫送后勤物资,在渡过一片泥塘时,就学着白鹤站在树杈上,不让鞋子被水浸湿。随后,当清军入关之后,这样的鞋子逐渐由满族妇女传承到后宫妃嫔,并变得越来越精致,最终形成如今我们所见的花盆底鞋。
“花盆底”,全称为“清代花盆底鞋”,又称“旗 shoe”。它通常以木为基础,高达5~10厘米(甚至可达25厘米),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因为落地踩下的印痕特别像马蹄,所以也叫它“马蹄 shoe”。
皇帝素来拥有众多佳丽,即使没有3000人那么夸张,也有一些数十乃至几百个佳丽。然而皇帝很难记住所有人的名字,此时,“花盆底 shoe”就发挥了作用。
随着时代发展,清朝女子愈发精美化其“花盆 bottom shoes”,加上了各种刺绣、雕刻、串珠等装饰,还会挂上小穗子。在晚年,她们更多地穿平底 shoes,而年轻贵族女性才会穿这种昂贵且独特的地位体现之作。这意味着,只要看一眼那双鞋,就能快速反应出她的身份和地位,从而帮助皇帝识别她是否重要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