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梦历史故事网
首页 > 战史风云 > 生活在古代没有空调明朝人和清朝人是怎么降温的

生活在古代没有空调明朝人和清朝人是怎么降温的

北京的气候四季分明,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寒冬酷暑,如果没有相应的辅助设施,恐怕仅凭自身的素质是无法抵御严苛的自然条件的。因此,一些基本的防寒防暑的措施是必要的。北京虽地处北方,但夏季还是十分炎热的,人对于气候变化的感觉还是十分敏锐的,有时,即使是微小的气温变化都可能会导致不适,所以,盛夏之际,皇宫里要设置必要的避暑设施。那么,皇宫里有哪些避暑措施呢?

来过北京的人都该知道,夏天の北京,是酷暑难耐、热浪袭人的。而乾隆皇帝就曾以《热》为题专门作诗来形容北京炎热的情景。“岂无九重居广厦莲垂湘冰盘与雪簟潋滟翻寒光展转苦烦热心在黔黎旁”。在那没有电扇、空调和冰箱年代里,在重重宫院紫禁城里的皇帝又是怎样避暑呢?每到酷暑的时候,他们就在想尽了种种办法。这传统方法虽然比现在设备效果显著,却也是巧妙利用自然之物奇思妙想。

他们具体是在如何进行防暑降温呢?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暗藏玄机房檐

明代以后的建筑规制:“檐步五举飞椽三五举;柱高一丈平出檐三尺,再加拽架”。这简单建筑法式里面却有大奥妙。那时人们已经善于运用冬夏季日影角度(就是今天所说的太阳高度角),来设计出檐角度。宫内北房有这个角度屋檐,就能够在夏至前后遮阳;到了冬至前后阳光满室,使得房间内有冬暖夏凉之感。

二、竹帘凉棚营造出来阵阵清凉

宫中营造人工阴凉方法也不少,比如屋檐前面悬挂帘子,一方面可以遮挡阳光,一方面也留有空隙保持通风。帘子何时挂何时收当时都有规定。

还有等级划分,最最高级的是用斑竹香妃竹编织饰图案等级低的是用苇箔编成。

更大一点工程搭凉棚,就是在宫殿顶上和院里搭个顶盖来遮蔽阳光。这种凉棚可卷可展烈日当头的时候展开遮挡阳光早晚再收起来通风。在烈日当头的时候展开遮挡阳光早晚再收起来通风。

三、冰桶凿孔送凉风

冬季储藏冰块到夏用的习惯,在我国北方由来已久。当年周代就已经使用贮存冰块工具考古发现了。在我的时代,也会大量使用冰。在紫禁城中设立官方窖,每年三九起取河面上的浮冰,用铁铲凿成一定大小方块,并将其放入地下半地下式的大型石窖中待第二年的盛夏使用。这场景让我联想到,我国古代科技发展水平竟然能达到如此程度,以致于今日回望,都感到赞叹不已。

除了这些常规措施外,还有一项特别的手段,那就是移居到远离城市的地方去避免炎热,如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等地,这些地方因为空气清新而知名,也被作为逃脱繁忙都市生活中的好去处。此外,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重要会议或接待外宾等情况下,不论天气多么酷烈,也必须确保一切顺利进行,因此还会采取其他补充措施,比如增设临时冷却装置或者调整室内布局以最大限度减少直接暴露给太阳直射下的区域。但总体来说,无论是在哪个朝代,无论是在什么环境下,只要不是真正的地球末期灾难,那么人类总能找到某种方式适应并生存下去,这本身就是人类智慧的一个伟大的体现吧!

标签:

猜你喜欢

战史风云 天界五尊二祖三...
二祖 在古老的传说中,二祖被尊为宇宙之始,万物之源。据说他拥有创造一切生命与事物的能力,无所不能。他居住于遥远的虚空之中,与时间和空间同在,是所有存在的基...
战史风云 新中国发展史我...
在我这个年纪,能够亲眼见证新中国发展史的每一个重要时刻,是我最宝贵的财富。从1950年代初期刚成立的一方小国,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一路走来,充满...
战史风云 明朝跟着历史走...
跟着历史走:一图解明顺序的奇妙历程 在漫长的时间河流中,中国古代的一朝兴衰,留下了无数的历史痕迹。明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期,它以朱元璋为首,开创了...
战史风云 在全球化早期阶...
在历史的长河中,欧洲与亚洲尤其是明朝之间存在着深刻的联系。从海上丝绸之路到后来的航海探险,两大文明圈间不断有交流与交往。不过,这种交流并非始终是平等的。在...

强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