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讲义探究万历时期的荒怠与物品经济变化
我要讲述的是明朝的衰败,特别是在万历时期,这个时期的政局和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从张居正开始,他在位期间确保了国家稳定,但随着他的去世,皇帝便亲自掌权,并任用了一批不那么有能力的人作为宰相,他们专注于敛财,而不是处理国事。这一时期被称为“醉梦之期”。到了后来,当清朝的太祖公然起兵攻占辽沈地区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看出明朝已经无法挽回了。
《明史》中有一句话说:“神宗冲龄践阼,江陵秉政,综核名实,国势几于富强。”这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是实际上,“明之亡,实亡于神宗。”(又引自《明史》)
1587年,是万历十五年的岁次丁亥,在这个时候虽然表面平静无事,但实际上大明帝国已经走到尽头。在这样的时代,无论是励精图治还是晏安耽乐,不管是高级将领创新的成就还是苟安的习惯,不管文官廉洁奉公还是贪污舞弊,都无法取得实际上的发展。因此,这段历史只能以悲剧性地结束。那个年代的一份年鉴,就是对历史上的失败的一个总结。(引用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孟森在《明史讲义》中说,“明之衰,衰于正、嘉以后”,而到了万历朝则更加严重。“明亡之征兆,至万历而定。”
阎崇年在《明亡清兴六十年》中指出,“万历怠政”,长达二十多年,让中央集权变得瘫痪,使得党争不断加剧,同时也导致了国家财政拮据和边疆安全问题严重不翼飞。尤其是在辽东地区,由于这一切的问题,加速了努尔哈赤崛起。
通过这些资料,我希望能够展示出那一个时代的复杂情况,以及它如何一步步走向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