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牛郎织女传说中的白痴皇帝
在我看来,晋武帝和他祖父、伯父、父亲都是精明能干的人,他们善于玩弄权术。然而,他的儿子——太子司马衷却是一个完全不懂事的孩子。朝廷里的人都担心,如果晋武帝一旦去世,让这个无知的孩子继承皇位,那么会发生什么样的混乱。
有些大臣想劝说晋武帝另立太子,但他们害怕直接表达出来。一天,在举行宴会时,大臣卫瓘假装喝醉,倒在了晋武帝面前的御座上,用手抚摸着座位,说:“这把椅子真是可惜!”晋武帝明白他的意图,但装作没听懂,说:“你在胡言乱语,是不是喝酒了?”随后命令侍从将卫瓘扶起来带走。
从那以后,没有人敢再提起这个话题。虽然晋武帝也感到犹豫,他想要测试自己的儿子到底有多愚蠢。他给太子送了一份文书,其中包含几项公务,要求他处理这些事情。
太子的妻子贾妃是聪明过人的,她看到这份文书,就请来了宫里的老师,让他帮忙写答案。那位老师很有学问,写出的卷子既符合礼仪又回答得头头是道。但就在贾妃准备让太子签字之前,一名略懂文墨的太监提醒她:“如果皇上发现这种答卷,对于他的疑虑只会加重。”于是,那个太监自己重新写了一份简单粗暴的答卷,让太子照样抄写,然后交给了晋武帝。
当晋武帝看到答卷时,由于它虽然不高明但确实能够回答问题,所以他认为至少还有一点理智。人们常说,“癞痢头儿子的好”,即使将就,也总算将就过去了。
290年,公元290年,当时已近三十岁出头的司马衷登基称王,但是由于缺乏实际政治经验,使得国家陷入混乱。在最后关头,只有杨骏陪伴在身边,而杨骏为了独掌大权,与杨皇后串通伪造遗诏,将辅政之权授予自己一人,这导致国家进一步动荡不安。
随着时间流逝,这位白痴皇帝与其周围的一群野心家共同编织出了一个悲剧性的故事。而这一切都始终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如何应对一个真正无法成为合适君主的人所引发的问题。这场悲剧最终证明,无论多么深厚的地缘政治基础,最终还是要依靠一个有能力且清醒的大脑来维持稳定与繁荣。